加书签
西线大战正酣(2) 蒙哥马利身材不高,嗓音尖利,性格古怪、谨慎,不把一切都准备得滴水不漏, 决不会轻举妄动。 不要指望蒙哥马利同巴顿那样敢打敢拼,敢于冒险。 蒙哥马利在阿拉曼打了胜仗,但应该打得更漂亮。 因为蒙哥马利不敢大胆向海岸穿插,隆美尔得以夺路而逃。 在1943年9 月的意大利南部战役中,蒙哥马利谨慎过度,又放跑了德国一个装 甲军。 更让艾森豪威尔不快的是20天前发生的事。 因为蒙哥马利未能按计划在阿尔让唐同布莱德雷会师,德军大约有5 万人在法 莱斯包围圈死里逃生。 一些英国军事评论家,如大名鼎鼎的利德尔―哈特和富勒,对蒙哥马利也颇有 微词,把他称为“1942年的将军,1918年的战术”。 这样一位循规蹈矩的人怎么会提出如此冒险、如此富于想像的计划呢? 艾森豪威尔不禁把这个计划同蒙哥马利与布莱德雷、巴顿的关系联系起来。 此时,布莱德雷指挥的盟军第12集团军群正势如破竹,向德法边境疾驰;巴顿 的第3 集团军正风驰电掣般地杀向法国边境城市梅斯、斯特拉斯堡。 巴顿说只要有足够的汽油和弹药,他在10天内就可以拿下德国的萨尔工业区。 蒙哥马利也需要汽油和弹药,而且说他应得到优先供应。 蒙哥马利的理由看上去颇有道理:美国第12集团军群的对面有德国人苦心修建 数年之久的“齐格菲防线”,之后又是宽阔、湍急的莱茵河,后面是多山、以农业 为主的德国西南三邦。 因此蒙哥马利提出的战略方针是,集中兵力于自己,向北进攻,迅速占领荷兰, 抢占莱茵河上的桥梁,在河的右岸建立登陆场。 这样一可以绕过“齐格菲防线”;二可以抢渡莱茵河,为进军北德平原创造条 件;三可以从北迂回,占领德国最大的工业区――鲁尔区。 为此,蒙哥马利不仅要求优先供应物资,还要求把盟军空降第1 集团军和属于 布莱德雷的美国第1 集团军拨给自己,保卫其右翼。 蒙哥马利的要求自然遭到布莱德雷和巴顿的坚决反对。 他们指出:西线德军虽已溃不成军,但抵抗力日益增强;在安特卫普港不能使 用的情况下,集中兵力于左翼而置右翼于不顾,贸然孤军深入,是十分危险的;主 张优先供应第12集团军群。 两种战略方针截然相反,互不相让。 蒙哥马利同布莱德雷、巴顿的关系也日趋紧张,把艾森豪威尔夹在中间。 作为美国人,艾森豪威尔当然想看到美国军队战绩辉煌,希望布莱德雷和巴顿 多打胜仗,特别是巴顿。 因为巴顿在美国公众中已成为传奇式的英雄。 mpanel(1); 但作为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则站得更高。 蒙哥马利的战略的确有其道理,也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前已经决定的战略方针。 但在没有扫清斯凯尔德河航道前发动“市场―花园”行动合适吗?没有右翼掩 护安全行吗?实施这样庞大的空降作战,必须抽调现在正在运送燃料的运输机,这 样做值吗?艾森豪威尔为难了。 他主张采取“宽大正面战略”,蒙哥马利、布莱德雷和德弗斯三个集团军群齐 头并进,同时以蒙哥马利为主。 但“机不可失”,趁德军无力抵抗之时向前迈出一大步,的确让人神往。 就在这时,1944年9 月8 日,第一批德国新式武器――V ―2 型导弹从荷兰海 牙附近发射升空。 几分钟后落到伦敦市区。 这是德国火箭专家冯・布劳恩博士领导研制成功的液体燃料推进的导弹。 弹长46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