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64节:“好阅读”与“坏阅读”(3)   至于背诵作品中一些“文字优美的段落”,更是和学习语言没有必然的联系。 如果段落真优美得打动了孩子,他自然会去模仿和记忆;如果“优美段落”是家 长选定的,孩子不一定承认它优美,这样的背诵就没什么意义。阅读是一种润物 无声的影响,在语言上也是这样。背会别人的段落不等于自己就能写出这样的段 落,语言学习最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风格,与其背诵一段孩子并 不喜欢的文字,不如让他用这个时间多读一本书。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中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差不多都属于 “外行”阶段,孩子能看“热闹”就已很好,不经历这个阶段,也难以达到内行 的阶段。家长和教师最好不要急于让孩子读了一本书就看到这个意义,体会出那 个感想,记住多少东西。你对孩子看电视、玩游戏怀有怎样无功利的心态,就应 该对他的阅读给出怎样无功利的言行。   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眼前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只要他 读得足够多,丰厚底蕴迟早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事实是,家长越少对儿童提出不适当的记忆与背诵要求,儿童通过阅读掌握 的知识越多。苏霍姆林斯基对此有深入研究,他发现,“人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 也取决于脑力劳动的情感色彩:如果跟书籍的精神交往对人是一种乐趣,并不以 识记为目的,那么大量事物、真理和规律性就很容易进入他的意识”。   好阅读读字,坏阅读读图   有位家长说他的孩子整天都在读书,他给孩子的钱,孩子大多用来买书了, 一套几十本,没几天就读完了,可他的孩子作文水平却很差,不知是怎么回事。   我问他孩子都读些什么书,他说基本上都是漫画书――难怪。   我对这位家长说,看漫画不叫读书,漫画不是书,漫画只是以书的形式出现 的电视。你说你的孩子一直在“读书”,其实他一直在“看电视”。   当下社会正处于一个“读图”时代。所谓“读图”就是看漫画、电视或电脑 等,是以图像为主的接受信息方式。读图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阅读形成冲击。一 个60年代出生的孩子,从小生活在信息匮乏的环境中,到上了中学后偶然遇到一 本书,他会如获至宝地去阅读,他阅读的兴趣可能就此建立;但一个90年代出生 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被各种信息刺激包围,如果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电视前 度过,他对图像会更感兴趣,图像占据了他的输入渠道,建立阅读文字兴趣的最 好时光错过了,以后很难对阅读产生兴趣。   现在患“电视痴迷症”的孩子太多了,这和家长的一些观念有关。一些家长 虽然也希望孩子长大后是个爱读书的人,但并不在意儿童的早期阅读,把孩子的 早期阅读看得可有可无。有的认为电视里也有知识,让小孩子多看电视也能长知 识;有的认为孩子没识多少字之前,先看电视,等识字多了再读书;还有的认为 孩子就应该活得自由自在的,只要写完了作业,他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他们不 知道这是在错失良机,这种想法让孩子与一个好习惯失之交臂。这种损失多半会 影响一生。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