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 25 章 双方第一、二轮会谈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第二十六章 双方第一、二轮会谈 温都尔汗,坐落在肯特省南部广大而平坦的草原上,傍近克鲁伦河边,城市居 民有1万余人,半定居半放牧,建筑物多是平房和蒙古包。我们所住的克鲁伦旅馆 是新建的两层楼房,吃的主要是羊肉,做得半生不熟,膻味挺大。 我们同蒙方的会谈已进行了两轮。第一轮是9月16日凌晨,首次视察现场返 回晚餐之后。第二轮是16日上午11时许,在现场安葬死难者的间隙。 第一轮会谈,于16日零时25分至3时举行,蒙方出席的有桑加上校、高陶 布司长、古尔斯德专员及所有参加视察现场的成员,我方参加的有许大使、小沈、 小王和我。主题是讨论如何制定文件反映双方视察现场和安葬遇难人员的情况。 首先,桑加上校讲,蒙方认为至少需要三种文件来证明这件事:第一个是双方 调查现场情况的纪要,第二个是卫生组关于死难者尸体检查情况的纪要,第三个是 死难者入葬问题的纪要。然后,他着重说明第一个文件的写法。内容包括7点,其 中第一点表明飞机失事的情况,讲述9月13日凌晨现场附近居民所见。他说,该 日凌晨两点半左右,贝尔赫萤石矿值夜班工人,听到一声很响的爆炸声,随即发现 东南方远处有一片大火,他连忙把人唤醒,分乘两辆卡车奔赴火场。因为按蒙古政 府规定,无论谁发现草场着火,都必须立即设法扑灭,否则要受处罚。工人们抵达 火场时火势尚猛,透过火墙看到了遇难的飞机,他们一面扑火,一面派人向温都尔 汗报告。伊德尔莫格县的牧民们,看到距该县中心不远的巴音汗山东北燃起了野火, 也很快赶来了,同工人们一齐协力把火扑灭,这时才看到了躺着的九具尸体。省里 来人时天已快亮了,立即调公安部队看守现场,并报告乌兰巴托。 许大使问:“附近居民是否听到飞机轰鸣声?是否看到空中着火的物体?”回 答:“都没有听到和看到。” 接着,桑加上校讲文件第二点关于飞机失事原因。他说:“是在没有外来影响 下,出于自身的不明原因降低飞行高度,试图用腹部着陆时,右翼撞地,造成严重 损坏,因而发生爆炸而失事。” 关于文件第三至第六点,是说明飞机型号、残骸、死难者尸体及遗物等情况。 第七点,关于飞机的性质。桑加强调“这是一架有中国民航标记的为军事服务的乘 有军事人员的飞机”,他还补充了一句,如果要竖立墓碑需要这样写。 高陶布谈第二个文件的写法。强调这是“有中国民航标记的飞机,内乘坐的中 国人民解放军人员死亡,双方观察不经解剖只从外表来确定死亡原因的纪要”。 许大使表示:“在现场时,我同意不必解剖,就是说这几个人因为飞机失事身 亡,双方同意不必解剖。” 卫生组负责人桑加道尔吉补充高陶布的意见说:“因为不解剖,所以要把每个 死者的情况写下来。” 许大使说:“我们同意这些人是在飞机失事时死亡的,不必解剖,每个死者的 情况也没有必要详细写。” 桑加谈第三个文件即“安葬飞机失事死难者”的写法。建议安葬死难者之后详 细讨论。高陶布接着问,文件制定后怎么签字?许大使表示可以用换文的方式。 最后,许大使要求将死难者遗物和飞机上的文件开列清单,一并移交中方带回 国去。高陶布说,遗物基本都在现场,因怕雨淋湿,由地方上保管着,至于移交问 题,这次没有得到授权。许大使表示明白他的意思,回乌兰巴托再谈也可以。 第二轮会谈,是9月16日上午11时,在墓地旁的大轿车中举行,只用了不 到一个小时。桑加念蒙方起草的关于安葬死难者的纪要稿子,序言强调这架“三叉 戟1E”型飞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人员驾驶的,在苏布拉嘎盆地失事,纪要内容讲 安葬地点、如何装棺入土、参加安葬的双方人员姓名。他不再提这架飞机是“有中 国民航标记的”。许大使听后只表示,这个文件作为第一个文件的补充可简单一些, 没有就分歧点展开讨论。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