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 36 章 悻然遄返乌兰巴托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第三十七章 悻然遄返乌兰巴托 最后一轮会谈到下午5时10分不欢而散,没有达成任何成果。在会谈中,许 大使显示了他沉着冷静的外交风度,而高陶布和桑加最后有点失态。 在离开克鲁伦旅馆去机场之前,突然接到使馆吕子波参赞从乌兰巴托打来的长 途电话,问何时返回乌市。他在电话中不便多讲,但从其口气中可感到一种急切的 心情。 9月17日下午6时05分,双方人员怀着激烈争辩后的悻悻心情,来到温都 尔汗机场登上原机,那位接待我们的副省长和省府责任秘书到场送行,许大使向他 们道谢告别。 飞机在暗绛色的硬土跑道上,没有滑行多远就腾空而起。在飞机上双方人员都 沉着脸,没有一个人吭气。 飞机飞上蔚蓝的秋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令人心旷神怡,顿扫几天来缺眠的疲 惫。回头向东北望去,苏布拉嘎一带埋在一抹尘雾之中,我不禁暗暗喟叹,那9位 死难者,将永远留在那里,做异国他乡之鬼了。 “九・一三”事件真相大白之后,回头再看看关于“军”抑“民”争论的记录, 的确就如同在埋葬死难者时,我们4个人毕恭毕敬地鞠躬默哀一样,使人感到有点 好笑。有的同志甚至说,蒙方人员讲的256号飞机的性质、机上乘员都是带“军” 字的,符合实际,而我方在会谈中不够实事求是。 我认为历史问题只能用历史眼光去看,不能脱离当时的具体条件。国内通知使 馆是,中国飞机迷失方向误入蒙古领空,没有讲飞机性质和其他更多情况,驻外机 构的代表必须坚决按照上级指示的口径进行交涉,不能做任何篡改。而我们在现场 看到的飞机残骸上明明是中国民航4个大字,飞机的性质一目了然。况且,中蒙之 间多年恶化的紧张关系刚刚开始缓和,彼此猜疑仍然很深。双方在会谈中的思想状 态和言谈表现,反映了当时两国关系的现状。 在三叉戟256号坠毁原因尚不清楚的情况下,蒙方一再强调飞机坠毁是“在 没有外来影响下,而由于自身的不明原因”造成的,给我们的印象似乎是他们在躲 闪什么,于是就更加重了对于飞机可能被击落的怀疑。而蒙方也怀疑这架军用民航 机无端地进入蒙古领空,是否真的是迷失航向,还是有着搞侦察破坏活动一类不可 告人的目的。因此,他们就死死咬住“军”字不放。我们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有抓 住“民”字来应对,才能避免留给对方什么把柄。当然,由此而失去了达成协议要 回死难者遗物的机会,是比较可惜的。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