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泥足深陷 第 36 章 难民问题成为罪证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难民问题成为罪证 苏联入侵阿富汗,给阿富汗的邻国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特别是巴基斯坦和伊 朗。这两个国家,每天都有近千名难民拥入境内。 仅就巴基斯坦来说,在战争初期,每月接纳的难民高达十几万人,到1980年底, 已有150 万难民逃人巴基斯坦,到1981年底已达到240 万。 为了援助难民,联合国于1981年制定了一项为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难民提供食品、 衣物、住所和医疗等七千万美元的援助计划。此后,联合国仍然在不断地向难民们 提供固定的援助。单是维持生活,难民们每天就要消耗近100 万美元的费用,其中 近半数是由联合国难民事务委员会提供的。此外,欧共体等组织也成了难民的主要 援助者,欧共体仅在1981年就向巴基斯坦境内的难民提供了1600多万美元。 到1983年,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难民增长到300 万,到1985年,增加到400 万, 另外,伊朗境内还有150 万。 在伊朗,阿富汗的难民们充分体会到了寄人篱下的滋味。首先是职业限制。按 照伊朗政府的规定,阿富汗难民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如建筑、烧砖、采石、制肥皂、 放牧、养鸡和务农。他们不能开店,不能开设工厂作坊,不能从事脑力劳动。第二 是活动限制。阿富汗难民不能在伊朗境内自由旅行,他们从这个城市到那个城市旅 行,必须到警察局领取特别“签证”,每次旅行的期限为十天或二十天,逾期不归 者将受到伊朗有关部门的罚款。第三是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受到限制。他们领到的购 物票只有伊朗人的一半。第四是受到各种歧视。阿富汗人在伊朗处于社会的最下层, 如果一个伊朗人被人称作是阿富汗人,那就是对这个人的极大污辱。如果有伊朗姑 娘嫁给阿富汗人,这个姑娘就会一辈子抬不起头来。一旦阿富汗人和伊朗人发生了 纠纷,不管什么原因,错误的一方永远是阿富汗人。第五是政治活动受到严密控制。 即使是伊朗公开支持的八党联盟,也不能随便集会,他们如果未经批准举行集会就 必将受到伊朗的拘禁。在伊朗,苏联大使馆受到政府的严密保护,任何阿富汗人都 不得冲击苏联大使馆。正如一个阿富汗难民所说的,他是满怀着热情来到伊朗的, 但到了伊朗以后,他的热情却迅速地冷却了,他惟一的希望就是期盼着自己的祖国 阿富汗能早一天获得解放。 相比之下,在巴基斯坦的难民们显然要比在伊朗的难民们处境好得多。巴基斯 坦把来自阿富汗的难民视为伊斯兰同胞,极为宽容地接收了他们。 在巴基斯坦的难民大多集中在巴阿交界地区巴方一侧。巴阿边境线长约2400公 里,难民营主要建在巴基斯坦的西北边境省和俾路支省,这里断断续续地分布着350 座难民营。其中,纳赛尔巴格难民营最大,收留了大约2 万7 千名难民。这座难民 营位于开伯尔山脚下、白沙瓦以西十五公里的地方。也许是过于干燥的缘故,在这 里,使人感到好像一切都笼罩着灰白色的烟雾。泥土堆砌的房子和帐篷散布在荒原 上。每天都可以看到:妇女们头顶布袋,运送配给的粮食,儿童们则欢快地到处玩 耍,这里有很多人是失去了双亲或丈夫的孤儿寡母。 这里的难民来自于阿富汗境内的各个地区,人员混杂,甚至任何一个阿富汗难 民在任何一个难民营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自己的同乡。难民们来到难民营往往是 赶着羊群,带着交易用的日用杂货,浩浩荡荡,极具声势。 在巴基斯坦境内的每座难民营里,每个难民每月可得到供给的食油为900 克、 每天得到25升供给水。此外,每个难民每个月还可领到50卢比现金、15公斤小麦、 600 克白糖、90克茶叶、20升煤油等物品,这与周围本来就过着俭朴生活的巴基斯 坦居民相比,难民的生活似乎并不怎么困难,甚至可以说比巴基斯坦居民的生活还 富裕。 巴基斯坦政府对待难民们很宽松,并没有把他们关在固定的难民营里,而是允 许他们四处活动,甚至奖励他们在难民营外就业。在这种政策下,也有一些难民离 开难民营,去投奔别处的朋友或亲属,或者倚仗自己带来的财产,去巴基斯坦的其 他地区开创新的生活。 但是,迅速增加的难民毕竟还是给巴基斯坦带来了许多问题。 随着难民们的大批涌入,他们带来的山羊、绵羊或毛驴累计达到几百万头,另 外,难民们还经常靠砍伐这里的木材来做饭和取暖,使本来就处于草木稀少的半沙 漠地带的当地居民感到了一种极大的潜在威胁,而难民中那些身强力壮者就业后也 抢夺了当地人的一些职业,类似的情况使得双方经常发生小摩擦。 难民们带来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麻醉品问题。这个地区过去一直是世界上海洛 因和大麻等毒品的一个主要供应地,随着难民的增加和流动,这里的毒品走私变得 更为猖撅了。另外,难民中还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来历不明的人,至少有数十万人携 带着枪支,这给巴基斯坦的国内治安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巴基斯坦已成了阿富汗战争的一个主要受害者,所以它不停地呼吁国际社会给 予援助,并尽快通过政治方法解决阿富汗问题,让阿富汗难民早日重返家园。 在巴基斯坦等国的呼吁下,阿富汗难民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这些国家除了 在经济上给予援助外,还经常有一些国家首脑来到难民营视察难民状况。 1981年10月8 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纳赛尔巴格难民营会见了那里的难民, 这是第一个参观难民营的外国元首。撒切尔夫人在那里没有看到落难者垂头丧气的 景象,尽管当时那里的生活很艰苦,但难民们都气势旺盛,强烈要求英国提供先进 的武器以便同苏联人继续战斗。难民们的斗志令撒切尔夫人极为感动,她当场答应 将对难民的经济援助在原来580 万英镑的基础上再增加 200万英镑(约合 400万美 元),此后,她发表讲话称:阿富汗人民的勇敢和独立是传奇式的,英国在29世纪 和20世纪初,通过三次流血战争已吸取了这个教训,苏联人肯定将会认识到英国人 已认识到的事情,阿富汗人民决不会屈服于外国的暴政,他们将斗争到底,直到把 入侵者赶出阿富汗为止。 在此之后,很多外国的首脑人物也纷纷前往难民营。除了有直接关系的美国和 中东国家外,连斯里兰卡总统朱尼厄斯・理查德・贾亚瓦德纳、澳大利亚外长比尔 ・海登等都曾在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难民营发表过讲话。 参观难民营成了世界各国反对苏联侵略、关心阿富汗问题的一个表达方式。各 国纷纷以难民问题做为进攻武器,强烈谴责苏联对阿富汗的侵略,要求苏联军队必 须以最快的速度无条件地撤出阿富汗。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