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泥足深陷 第 38 章 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陷入僵局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陷入僵局 苏联入侵阿富汗的一个主要借口就是阿富汗国内出现了外部干涉,阿富汗政权 受到威胁。在苏联侵入阿富汗成为既成事实之后,世界各国开始强烈呼吁政治解决 阿富汗问题。 1980年5 月,由于当时勃列日涅夫以为胜利在握,在其指使下,巴布拉克・卡 尔迈勒先发制人,率先提出要同巴基斯坦和伊朗举行双边谈判,讨论政治解决阿富 汗危机的方案。但是由于卡尔迈勒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而遭到了一片否决。卡尔迈 勒要求停止外部对阿富汗内政的干涉、保证阿富汗的安全、承认阿富汗人民民主党 政府为阿富汗合法政府、苏联出兵阿富汗不是侵略等一系列显然无法让人接受的条 件。所以,双边谈判也无从举行。 1981年初,苏联迫于世界舆论,首先松口,授意卡尔迈勒宣称谈判“不再以承 认现政府为先决条件”。互月2 日,巴基斯坦也做出了让步,巴外长夏希向联合国 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提出新建议,愿意与阿富汗执政党而不是阿富汗政府举行会谈。 二月5 日,卡尔迈勒迅速做出反应,同意按照巴基斯坦的建议进行对话。苏联驻联 合国代表也连忙表示“赞成巴阿双方举行会谈”,苏驻巴大使也声称“支持巴基斯 坦的倡议”。针对这种情况,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则强调,要贯彻联大关于阿富汗问 题的决议,他说:美国将支持联合国特别代表与苏联和其他常任理事国以及其他地 区的代表进行接触,并要求苏阿与联合国代表合作,以贯彻联大关于阿富汗问题的 决议。印度政府对巴阿对话表现得极为积极,在阿富汗当局愿意会谈之后,印度立 即派外交秘书沙梯前往喀布尔,与卡尔迈勒会谈,以了解“阿富汗建议的详细内容”, 印度外长拉奥也向外界宣扬说:巴阿对话是解决阿富汗问题“重要的一步”。在这 种气氛下,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于1 月9 日召见苏联代表,与其举行了会谈。 同时,联合国副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也先后同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三国 驻联合国代表进行了会晤。 1981年2 月,联合国根据 1980 年第35届联大通过的42国共同提案,由秘书长 瓦尔德海姆任命副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为私人代表,负责推动政治解决阿富 汗问题和迫使苏联撤军的工作。4 月,德奎利亚尔奔赴伊斯兰堡和喀布尔,开始了 穿梭访问,谋求伊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能够在联合国的监督下举行三边会谈。虽 然这次访问并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却给有关国家留下了较好的印象,不久,德 奎利亚尔辞却了联合国副秘书长的职务,改任秘鲁驻巴西大使,但他仍然保留了联 合国阿富汗问题私人代表的职务。 同年8 月,德奎利亚尔再次前往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分别会见了巴基斯坦的外 长阿迦・夏希、总统齐亚・哈克和阿富汗的外长沙阿・穆罕默德・多斯特、总书记 卡尔迈勒,双方都愿意举行会谈,伊朗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但障碍仍然存在:伊 朗和巴基斯坦希望在联合国监督下举行三边会谈,而阿富汗则要求分别同伊朗和巴 基斯坦举行双边会谈。 就在联合国在谋求伊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举行会议的同时,其他一些国家和 组织也在积极活动,其中欧洲理事会表现得尤为突出。欧理会分别于1980年6 月13 日在威尼斯和1981年3 月24日在马斯特里赫特发表了重要声明,欧理会在这些声明 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呼吁召开国际性会议讨论阿富汗问题,该声明称,国际会议 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邀请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巴基斯坦、印度、伊朗、 伊斯兰国家会议秘书长或他们的代表参加,以达成一些国际安排,以便停止外来于 涉、确定防止今后进行这种干涉的保障措施,从而创造确保阿富汗的独立和不结盟 地位的条件。第二阶段则由第一阶段的参加者和阿富汗人民的代表一同参加,以就 第一阶段达成的国际安排的实施问题及其他一些问题达成协议,以确保阿富汗作为 一个独立不结盟国家的未来。这个建议实际上也是英国的意见。1981年7 月,欧洲 经济共同体部长理事会主席、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大臣卡林顿前往莫斯科进行工作 访问,其主要目的就是想趁机推销欧理会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建议,但苏联对此反应 冷漠,葛罗米柯只是淡淡地说:举行的会议如果没有目前喀布尔政府的参加将是 “不现实”的。此后,卡尔迈勒则在苏联的授意下提出了强烈的抗议。 不久,美国也对此发表了声明:美国对苏联对一项很有希望的外交行动作出的 消极回答感到遗憾,这个主动行动本来可能导致一项可以接受的阿富汗问题解决办 法,看来苏联并不愿意认真地进行谈判,美国希望苏联重新进行考虑。 但苏联不再对此理睬。没有得到面子的欧理会成员感到非常气愤,1982年,他 们决定将3 月ZI日,也就是阿富汗历法的元旦,定为国际“阿富汗日”,以让苏联 “再次认识到全世界没有忘掉也不会忘掉它对阿富汗的侵略”。此决定得到世界许 多国家的赞同,美国总统里根也于3 月10日提早签署了这项公告。3 月ZI日,欧共 体各国、挪威、冰岛、美国、智利、秘鲁等国一致发表文章谴责苏联的侵略行为, 重新宣布当天为国际“阿富汗日”。 6 月16日,欧洲议会召开会议,欧共体10国一致决定不再承认阿富汗卡尔迈勒 政府,把阿富汗抵抗运动作为“合法的民族解放力量”,并将阿富汗在欧共体各国 的外交代表降至“最低水平”,声明它们愿向阿富汗抵抗运动提供一切必要援助, 需要时包括提供武器。 11月19日,北大西洋议员大会也以压倒多数通过了一项决议,呼吁北约成员国 继续支持阿富汗人民自决和自主的权利,赞扬了阿富汗抵抗战士在反对入侵者的众 寡悬殊的斗争中所表现出的英勇决心。大会严厉谴责了苏联军队对阿富汗主权的侵 犯,指责这种占领使阿富汗全体人民遭受苦难,强调指出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与占 领给东西方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上述情况下,苏联即使是装装样子,也不得不考虑国际上呼声日益高涨的政 治解决阿富汗问题了。 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苏联和美国应该是最主要的参与者,但表面上,他们却 不动声色,将有关活动交给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去实行。 对于如何解决阿富汗问题,巴基斯坦和伊朗有着不同的看法。巴基斯坦简单地 坚持四点建议:苏联从阿富汗撤军;恢复阿富汗的伊斯兰制度和不结盟地位;让阿 富汗难民体面和安全地返回他们的家园;承认阿富汗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政府。 伊朗认为,要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必须满足下述五个条件:①成立一支由巴 基斯坦、伊朗和另一个在斗争中已证明是公开反对以美国和犹太复国主义为首的世 界帝国主义的伊斯兰国家的部队组成的和平部队。 ②撤出苏联部队,由伊斯兰和平部队代替。 ③把战斗的阿富汗难民遣送回阿富汗。 ④成立一个由伊斯兰世界有责任感的和富有战斗性的神职人员组成的30人委员 会。 ⑤由上述委员会从阿富汗无党派神职人员和专家中挑选出一些人,组成特别委 员会以任命一个委员会负责指挥作战部队和阿富汗部队,并监督其行动方针;组成 一个革命委员会管理国家行政事务;举行大选以选举全国制宪议会;在过渡期行使 立法机构职责。 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在穿梭访问期间,其主要目的就是在上述意见与卡尔迈 勒政府的态度之间左右磨合,费尽脑汁地寻求让各方的观点逐渐接近的方法。 1982年2 月22日,刚继任为联合国秘书长的德奎利亚尔任命厄瓜多尔的高级官 员迭戈・科多维斯为其特别代表,负责阿富汗问题。科多维斯在德奎利亚尔的授意 下,仍然多方奔走。最后,各方在各自做出微小的让步后,决定正式举行会谈。 会谈地点设在日内瓦联合国欧洲总部的国联大厦内,时间为6 月16日。但就在 正式会谈的前两天,伊朗突然宣布:它将不参加谈判,除非苏联撤出全部部队,难 民可以重返家园,并且有游击队领导人参加会谈,否则这种谈判不会有什么结果, 也是不能让人接受的。科多维斯对此非常失望,他提醒伊朗,即使非正式地参加会 谈也好,但伊朗没有给这位联合国副秘书长留下半点面子。 6 月16日,会谈正式开始,由于巴基斯坦拒绝承认喀布尔政权的合法性,所以 巴代表团也拒绝与阿代表团在谈判桌上见面。这样,双方代表团只能坐在两个不同 的房间内,由科多维斯从中间传话,向各方解释对方的观点。因而,这场举世关注 的会谈也被称为日内瓦“间接会谈”。 科多维斯首先同巴基斯坦新任外长雅各布・汗会晤,从而开始了解决阿富汗冲 突的会谈,此后,他又将雅各布・汗的意见转告给阿富汗外长沙阿・穆罕默德・多 斯特,如此奔跑不已,会议持续到24日结束,共进行了9 天。 对于这次会议,人们普遍认为: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只不过是在做布丁,至于究 竟能做出什么样的布了来,只有等苏联和美国下厨房后才能看得出来。 但是,美国却对这次会谈一直持冷淡的观望态度,它似乎对欧理会的那种想法 更感兴趣。所以第一次间接会谈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只是取得了“一些谅解”, 就和平进程的总的模式取得了一致意见,而对于那些关键、敏感的问题却谁都没有 提及。 1983年4 月11~22日,第二次巴阿日内瓦间接会谈在科多维斯的多方奔走后再 次举行,雅各布・汗和多斯特在历时12天的会谈中,就科多维斯草拟的“解决办法 草案”的内容“详细地交换了意见”。这项作为谈判基础的“解决办法草案”的内 容,包括外国从阿富汗撤军、双方保证互不干涉内政、国际保证阿富汗的地位和不 干涉阿富汗、阿富汗难民体面回国等条款,但这次会谈实际上只是集中讨论了在巴 基斯坦的阿富汗难民返回家园的问题。伊朗仍然拒绝参加会谈,但在科多维斯的游 说下,伊朗指定它在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的常驻代表不时听取关于会谈情况的通 报,并与科多维斯交换了一些意见。在整个巴阿会谈期间,苏联外交部高级官员、 阿富汗问题专家谢尔盖・加里弗洛夫一直留守在日内瓦,并不时与科多维斯对某些 意见进行商量,据称,他在“这次会谈的幕后发挥着重要作用”。 间接会谈结束后,双方发表了公报,公报说,会谈“在制定全面解决办法草案 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仍存在分歧”,“该草案旨在解决造成目前局势的各个问题 和为建立睦邻关系打下稳固的基础。现已接近完成的这项草案规定了这种全面解决 办法的原则和目的,确定了这项解决办法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对包括 履行这项解决办法的时间在内的事项作了规定”。公报说,双方同意暂停讨论,并 将于6 月16日在日内瓦恢复谈判。 6 月16日,会谈继续进行,但这一次,双方在一些细节问题上争执不下,会谈 “完全陷入僵局”,到6 月24日结束时,双方仅就同意苏联和美国作为解决阿富汗 问题的保证国取得了一致意见,连下一次会谈的日期都没有确定。 7 月2 日,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就阿富汗问题专程访问巴基斯坦,并发表公开讲 话称:美国希望根据联合国的指导方针圆满地解决阿富汗问题,最近一轮日内瓦谈 判的结果不是非常令人鼓舞,在日内瓦提出的有关美国可以作为解决阿富汗问题的 保证国并确保任何超级大国都不干涉阿富汗的建议“并不成熟”。 至此,第二轮会谈的惟一成绩也被舒尔茨的一句话而彻底抹杀了。 1984年8 月24日,在科多维斯的努力下,第三轮日内瓦间接会谈再次开始。在 会谈前,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再次作出让步,只要苏联撤出军队,巴基斯坦可 以承认苏联扶植的卡尔迈勒政府为合法政府。这一次会谈,双方代表坐得比以前稍 近一点,他们分别坐在万国宫二层相距几十米的两个大厅内,即“法国厅”和“第 一会议厅”,但双方的观点依然由科多维斯奔走穿梭,左右传递。但这轮会谈直到 8 月30日结束也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巴基斯坦外长雅各布・汗坚持要求阿富汗确定 苏联撤军的时间表,并保证难民可以安全返回家园,而阿富汗外长多斯特则呼吁提 供外国不于涉阿富汗的国际保证,双方都坚持己方的要求,而不理睬对方的观点。 最后,科多维斯的努力又一次付之东流。 在三年之内,阿巴日内瓦间接会谈也举行了三轮,从表面看来,似乎政治解决 阿富汗问题已经起步。但事实上,情况远远不是如此。 阿富汗战争从接近80年代中期的时候起,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战争已由苏联 入侵阿富汗与阿富汗游击队抗击侵略转变为苏美两国在阿富汗争取世界霸权主义的 战争,只要苏美两国继续僵持,任何谈判都将是劳而无功的。 就苏联来说,十余万大军深陷阿富汗,人力物力损失巨大,不撤军困境将越来 越深,而撤军又于心不甘,所以苏联进退维谷,它一直在等待一个能把阿富汗当作 筹码而从别处捞取好处的机会,所以在它没有捞到别的好处之前,它决不会轻易撤 军、同意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因此,它一直在利用阿富汗玩弄各种伎俩。 苏联在入侵阿富汗不久便放风说:苏军进入阿富汗是为了履行苏阿两国签订的 条约中的义务,一旦义务完成,苏联就会撤军。此后,它又无时无刻不在大肆宣传 希望以政治谈判的方法解决阿富汗问题。然而,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实质是苏联 撤军,只要苏联不撤军,所有的意见、措施等都无不是一纸空谈。为了回答来自世 界各国的谴责,苏联也为自己拟定了一条荒谬的理由。1980年2 月22日,勃列日涅 夫在一份有关阿富汗问题的提案中声称:苏联将在美国、巴基斯坦、伊朗等国保证 不进行于涉的情况下撤军。然而,阿富汗内政的最大干涉者、在阿富汗驻军十万的 苏军如何能要求其他国家首先做出不干涉的保证呢?这只不过是苏联不想撤军的最 无赖的理由。 1982年6 月,当联合国主持召开的阿巴第一轮日内瓦间接会谈时,苏联仍以顽 固的立场使这次会谈注定不会有什么结果,因为它强硬地宣称“撤军是阿富汗和苏 联两国内部的事情,与外人毫无关系”。勃列日涅夫在苏共二十六大上声称,要想 解决阿富汗问题,须使“派往阿富汗的反革命匪帮活动完全停止”,并且“这一点 要用协议肯定下来”。在此之前,苏联已无中生有地诬陷有近十个国家在干涉阿富 汗内政,这些国家面对苏联提出的莫须有的罪证,谁来签署苏联所要求的协议呢? 1984年8 月,苏联又重提老条件,要求在有关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协议草案中就 “不干涉”和“国际保证”两章分别达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否则苏联根本就不 会考虑撤军。 而另一个站在背后、直接关系到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能否实现的国家――美国, 也同样没有诚心,美国根本不希望能尽早地让苏联逃出阿富汗,它希望这个与自己 在世界霸权、军事、经济、意识形态、综合国力等各个领域都展开竞争的另一个超 级大国,在阿富汗这个小泥潭里拖疲、拖干、拖成一具僵尸。 美国一方面坚决主张按联合国的决议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另一方面对联合国 特别代表科多维斯的努力却采取冷漠态度,当科多维斯成功地将阿巴双方拉在一起 开始会谈时,美国却转而去支持已经被苏联当场拒绝的、欧洲理事会提出的解决方 案。而在1983年第二轮日内瓦间接会谈时,舒尔茨于5 月25日紧急召见巴基斯坦外 长雅各布・汗,使刚刚有一点进展的会谈成果被美国极为有效地扼杀了。继而,舒 尔茨又公开宣称美国拒绝为政治解决阿富汗做国际保证国。 1983年7 月,当科多维斯会见美国助理国务卿劳伦斯・伊格尔伯格时,伊格尔 伯格对科多维斯说:美国不反对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但拒绝公开声明支持1983年 4 月在日内瓦达成的“妥协方案”。 在苏美两国各怀鬼胎、挂羊头卖狗肉的表演之外,巴基斯坦的处境却愈发艰难 起来。首先,它面临着国际上的困境。巴基斯坦不想与苏联形成尖锐的对抗,否则, 只能引来苏联对巴基斯坦的报复,而在巴基斯坦的周围,东面是宿敌印度,西面是 野心勃勃、正忙于两伊战争的伊朗,如果苏联和阿富汗也成为自己的敌人,巴基斯 坦必然会面临四面楚歌的局面。但是美国伙同沙特阿拉伯等国却在极力教唆巴基斯 坦与阿富汗卡尔迈勒政府对抗到底。而在巴基斯坦国内,齐亚・哈克面临的压力也 正在增长,巴基斯坦人民党、民族民主党、民族党等十一个反对党联合要求齐亚・ 哈克承认卡尔迈勒政府,将巴境内的难民全部驱赶出去,并与卡尔迈勒举行直接谈 判。1984年5 月10日,齐亚・哈克在白沙瓦发表讲话,对反对党的言论进行了彻底 地批驳,并发誓说:“只要我活着,就不允许发生驱逐阿富汗难民和承认喀布尔政 权的事情。” 在会谈程序中,巴基斯坦与科多维斯也出现了分歧,科多维斯表现得越来越着 急,谈判已进行了三年,却毫无进展,他声称:“时间已经不多了”,再这样下去 恐怕自己难以看到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结局。另外,科多维斯对自己在间接会谈 中,总是在不同的两个地点间跑来跑去传活略有微词,他流露出了让巴阿进行直接 会谈的意见倾向。另一个分歧是科多维斯对巴代表在第二轮会谈时因会见舒尔茨而 改变态度表示出责怪之意。 齐亚・哈克面对着重重压力,他仍然坚持继续与阿富汗当局展开间接会谈,并 希望能迟早看到阿富汗问题的政治解决。 但是事实很明显,由于苏美两国都在耍花招,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在短时间内 无法取得成果。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情况似乎出现了好转的苗头。 1985年5 月底,科多维斯再次奔赴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积极与两国有关领导人 会谈,以创造新一轮谈判的条件。在此期间,由于戈尔巴乔夫的支持,卡尔迈勒的 态度明显比以前积极了。 6 月20日,巴阿第四轮日内瓦间接会谈开始。这一次,科多维斯采用了一种新 的方法,不再是让双方随意地发表看法,而是将双方的话题限制在对四个文件的讨 论上。这四个文件是:关于不插手和不干预的协议;关于解决问题的国际保证人的 协议;关于遣返在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难民的协议;找出解决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方 法。这次会谈持续了6 天,在25日结束。与以前相比,会谈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双 方已就前三个问题提出了细节性的讨论,并商定8 月27日将进行下一轮谈判。 在此之前,苏美两国也就阿富汗问题进行了接触。6 月18日和19日,美国负责 近东和东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理查德・墨菲与苏联大使馆的奥列格・索科洛夫、 苏联外交部中东司司长尤里・阿列克谢耶夫在美国国务院展开了两天的会谈,尽管 会谈没有取得实际成果,但它给科多维斯的工作和关注事态发展的人们带来了积极 的影响。 6 月 27 日,美国总统里根发表讲话称:实现阿富汗和平的第一步就是要从战 场转到会谈桌上来,并声称他对联合国努力促使6 月在日内瓦开始就阿富汗问题进 行和平会谈的做法感到鼓舞。 美国的态度,至少在表面上看来终于有所改变了。这可能跟戈尔巴乔夫的做法 有关。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改变了过去苏联对美国的强硬态度,频频向世界上发出和 平攻势,使美国不得不跟着改变态度,以免自己在世界舆论上落在下风。 1985年7 月29日,为纪念原子弹轰炸广岛40周年,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宣布 苏联从8 月6 日起单方面停止地下核试验5 个月。 这又是一招和平枪法,使从1983年起就想用“星球大战”计划拖垮苏联的里根 总统隐约感觉到戈尔巴乔夫不是一个一般的对手。所以,美国也想在“和平”二字 上回敬苏联一招。 8 月27日,第五轮日内瓦间接会谈如期举行,阿巴双方都认为保证政治解决阿 富汗问题的关键一点是:美国要保证任何武器或游击队都不从外国进入阿富汗,苏 联要保证撤出驻在阿富汗的所有军队。对于此点,苏美都做出了反应,都表示愿意 并准备对上述进程采取“非常积极的态度”。到8 月30日,会谈结束,双方就草拟 的4 个文件中的前3 个达成了初步的协议,并商定将在12月20日举行第6 轮会谈。 1985年11月下旬,在戈尔巴乔夫通过几番和平轰炸后,终于促成了苏美日内瓦 最高级会晤,双方就“星球大战”计划及阿富汗等敏感问题进行了交谈,这次会晤 受到了世人的瞩目。在会谈闭幕式上,里根说,美苏关系已“有了一个新的开端”。 戈尔巴乔夫也承诺,“要寻找发展苏美关系的新形式”,努力同美国合作,以共创 世界和平。 12月16日,巴阿第6 轮日内瓦间接会谈正式举行。很多人认为这将是关键的一 轮,它可能会谈到苏联撤军的问题。19日,会谈结束后,科多维斯宣布:“我们几 乎已经完成了”实现最后解决所需要的“四项文件中的三项”,解决阿富汗危机的 前景将取决于能否解决让苏联军队撤出阿富汗这个“非常棘手的”、悬而未决的问 题。阿巴双方已经约定,明年2 月末或3 月初继续会谈。 尽管日内瓦阿巴会谈取得了进展,但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解决前三个问题的 前提――苏联撤军问题却仍然毫无眉目,丝毫未被触及,所以,政治解决阿富汗问 题仍旧处于空谈阶段。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