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一部分:廿世纪中美在朝交战 同为战俘两种命运(2)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同为战俘两种命运(2) 三是恶性事故公正处理:1951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前夕,志愿军俘管 处决定要举办庆祝活动,让学员们高高兴兴地过好在志愿军俘管营地迎来的第一个 国际性的节日。昌城战俘营中有不少人多才多艺,文娱节目准备得丰富多彩。但其 中有一个类似中国“单口相声”式的幽默小品,却铸成了一个政治事件。表演者是 个英国军士,平时说话就幽默风趣,爱插科打诨。他表演的节目叫《无题》,是个 即兴小品,用满口生动的俚语讲述了自己参加朝鲜战争到被俘的奇特经历,令人捧 腹。在掌声与笑声中,他信口开河起来。说自己作为英国王牌部队的职业军士无所 不能,本领如何如何了不得,上天会跳伞,下海会泅渡,进入森林像猛虎,陷落泥 沼似鳄鱼……说他一个顶天立地的白种全能现代兵,居然败在了黑头发黄皮肤塌鼻 梁短身材使用土枪土炮大字不识几个的“东方古克” 原始兵手中等等,还叫嚣: “这不公平!我的上帝,你快睁开眼睛,让吃大米饭的古克们下地狱吧!让吃面包 的上等人进天堂……”这引起了会场一阵骚乱。当时在台上安排演出节目的英语翻 译沈觐光,听了这番侮辱中国人的言词,很气愤,喝令该军士立即停止表演回到中 队去。很显然,沈觐光的临机处理,无疑是为了维护中国人的尊严。但他没有及时 请示领导,没有做好相应的工作,使“五一”的庆祝活动出现了不愉快的紧张局面, 最后只好宣布演出停止。参加庆祝活动的学员们乘兴而来,扫兴而归。这件事在随 后的几天里还引起阵阵风波,甚至引发了全体学员与俘管干部的对立情绪。战俘营 夏时政委为此专门召开了团党委会,并向俘管处王央公主任报告请示,作出了如下 处理意见:1 、英军军士演出中出现的错误,是一种种族歧视偏见,对人类和谐共 处十分有害,但属于认识问题,应进行思想教育;2 、对领头闹事、煽动罢课、破 坏公共生活秩序的一名美军学员,给以禁闭一周的处分。禁闭期间一切物质待遇不 变,严禁侮辱人格和变相体罚,但需要通过耐心教育敦促其认识错误,并要求写出保 证书,不再发生此类行为;3 、英语翻译沈觐光的举动,尽管动机是好的,但政策 观念淡薄,工作方式简单,处置方法不妥,导致好事办坏,应受到批评;4 、该事 件的发生,应由团领导承担主要责任,认真总结吸取教训,向上级党委作出书面检 讨,并通过各中队干部做好全体学员的安抚和解释工作。会后,战俘营张芝荪团长 与沈觐光进行了深入交谈,结果才知道,沈觐光之所以在该事件中反应如此强烈, 是由于其内心曾有过深重的创伤,那就是曾经激怒全国人民的沈崇事件 中的受害 者便是他的堂妹。其次,沈觐光还有其特殊的身份背景。他的曾祖母是反帝民族英 雄林则徐的女儿,曾祖父沈葆桢原是林则徐的忠诚下属,当过江西巡抚和两江总督。 尽管生在这样一个优越的家庭,但沈觐光从小受到爱国家风的陶冶,立志要维护民 族尊严。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毅然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程。尽管张团长很理解沈觐 光的爱国情结,但他还是深入浅出地与沈分析了简单处理该问题的严重后果。通过 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沈觐光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愿意向学员们公开检讨。 与此同时,开始实施上述四项处理决定,该事件到此告一段落。可谁知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就在执行禁闭室头班岗的志愿军排长出事了!原来,这位排长看到关在 禁闭室中的美军学员躁动不安,不停地叫嚷,以为他对处分不服,在咒骂志愿军, 在多次劝阻未果的情况下,便用枪托捣禁闭室的栅栏门,以警示他安静点,而意外 就这样发生了!排长使用的是一支老式加拿大冲锋枪,子弹已经上了膛,在枪托撞 击栅栏门的刹那间,枪栓滑脱扳机,一串子弹当即出膛射中了自己的胸腹部……美 军学员被这突如其来的意外吓得瘫倒在地上,本来他叫嚷的目的只是恳求这位排长 去请个懂英语的教员来听他解释,他并非有意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对抗,可谁能料到 竟出了人命。他知道这下跳到黄河里也洗不清了,是死定了。俘管处王央公主任闻 讯后,连夜驱车赶到昌城战俘营,与张芝荪团长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在现场勘查案件 真相。他告诫大家要冷静,以事实为依据,不能感情用事。通过肇事者的陈述,目 击者的旁证,周密的调查,客观的分析,最终得出了公正的结论:该事件是一起严 重的走火自伤误杀事故,不属于谋害。该结论在战俘营引起极大的反响!学员们被 志愿军实事求是、胸怀宽广、公道正派的品格深深感动,肇事学员更是感激涕零, 诚恳地写了一份深刻的检查。禁闭期满,他含泪走出禁闭室,逢人便夸志愿军恪守 人类美德,判案犹如上帝般清明,并且表示从此以后,他将永远把中国人民志愿军 当作最伟大的朋友。战俘营在两年零十个月的收容外俘过程中,因双方对抗造成人 员伤亡而称得上恶性政治事件的,这算是绝无仅有的一次,最后也以公正解决而告 终。 面对这里的一切,面对这样的俘管干部,那些曾对人类历史固守偏见的西方 战俘们感到异乎寻常地惊讶! mpanel(1); 这里没有冰冷的“战俘”称谓,取而代之的是亲切的“学员”称呼;这里没有 层层叠叠的铁丝网,取而代之的是充分的自由和人权;这里没有呼啸挥舞的皮鞭, 取而代之的是真诚的握手;这里没有龇牙咧嘴的警犬,取而代之的是俘管干部宽厚 的微笑;这里没有令人心惊胆颤的呵斥,取而代之的是父母般的关爱!有谁见到过 这样的战俘营?难道这真的会是战俘营吗?! 不错,这里的的确确是战俘营,是地地道道中国人民志愿军收容管理战俘的特 别营地,是一所特殊的史无先例的“国际大学校”! 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运动委员会出版的《“联合国”战俘在朝鲜(“United Nations ” P.O.W. ’s in Korea)》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俘虏管理处出版的 《朝鲜碧潼1952战俘营营际奥运会(1952 Inter Camp Olympics Pyuktong D.P.R.K) 》两本画册,就是这所特殊的“国际大学校”图文并茂的真实写照。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