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二六、大匠不死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二六、大匠不死 汪颂年同许多朋友一再挽留齐白石,白石便写了一首诗作为回答: 无羁老马笑齐璜, 公等雕笼意气扬, 不信杜鹃啼破血, 能言鹦鹉那思乡。 汪颂年见他决意要走,不便再劝留了,只是问了他的行程,为他做了些准备。 临行前两天,白石接到了父亲的来信,说他四弟纯培和长子良元,从军到了广 东。两人走时没同家里说明,况且从小没离开过家,出过远门,现在突然到了广东, 家里老人心急如焚,放心不下,希望白石赶到广东,看看他们。 他接信后,对这突如其来的事情,感到十分惊讶。当时各地革命形势发展很快, 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清政府运用暴力手段,镇压革命党人,民声鼎沸。 白石弄不清四弟和长子为什么这时候从军?他一夜忐忑不安。第二天清晨,辞别了 汪颂年,取道梧州,匆匆赶往广州了。 这是一九○六年,也就是清光绪三十二年。他四十三岁。从一九。五年八月到 桂林,直到离开,他在这名山胜水之中,度过了近半年的难忘作画、刻印生活,创 作了《独秀峰图》、《漓江泛月图》等。 到了广州,已是傍晚时分。晚霞消失了最后的余辉,千家万户,青烟凫凫,和 灰暗色的天际融为了一体。 广州,他是第一次来的,除了人地生疏外,粤语他也听不懂。他四顾茫茫,漫 无目的地走着。长途的跋涉,十分疲倦,他希望能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 转过街市拐角,前面有座寺庙,座落在绿荫掩映之中。白石眼睛一亮,挑着行 箧,急急向那里奔去。 山门紧闭着,上面一块横额上,写着几个金色大字:“祗园寺”。 他放下行筐,敲了几下门,擦着汗。不一会儿,门开了,走出来一个十来岁的 小和尚,看了看他,问: “客官有什么事;莫非是借宿的?” 白石行了礼:“我姓齐,湖南湘潭人,第一次到贵方,请给个方便,借满一夜。” “你请稍等,我找一下悟净师父。”小和尚掩上了门,进去了。 白石静静地等着。过了好长的时间,门又开了,小和尚引着一位六十开外的长 者,缓步出来。 白石暗想这可能就是小和尚说的悟净师父。他急忙上前见礼: “麻烦长老了,我初来广州,人生地不熟,天黑了,借宿宝寺一夜,请行个方 便。” 悟净和尚合十答礼:“阿弥陀佛,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就是这荒野古刹,住 宅简陋,有屈仙客了。” 白石随着他们进了山门,到东厢住下。第二天上午,他一直睡到日升中天才起 宋,刚洗完脸,悟净和尚敲门进来了。他带着慈祥的笑意,手里不断拨弄着念珠: “仙客昨晚睡得怎么样?还未请教你的尊姓大名,府上哪里?” 白石答道:“我姓齐,名璜,字濒生,别号白石山人,湖南湘潭人氏。这次来 广州,是找我从军的弟弟和长子。” “你第一次到广州吧?” “是的。敢问长老,这里的军营在哪里?” “人世的事,我是不过问的。”悟净闭起了双目,脸色严峻了起来,“你可到 市肆里打听。这里不太方便,有不到之处,请谅解。仙客觉得可以,就住下,不必 客气。经常过路的人,投宿这里的不少。你安心住着,再到城里从容打听。” mpanel(1); 接连几天里,白石早出晚归,打听纯培和良元的下落。但是,偌大的一个广州 城,军营就有好几个,戒备森严,一时哪能打听得到呢?他心里很郁闷。于是,他 也顺道游玩了广州的名胜去处,五仙观,石室,白云山,光孝寺等古刹。有时带着 画具,做起画来。 一连住了十多天。一天在游玩湾日弯时,遇到了湖南衡阳的一位老乡,才打听 到纯培、良元随郭葆生去钦州了。 在西安时同郭葆生一别,转眼已经好几年了。想不到他辗转到了这地方来。听 说他是候补道,指省广东,不久就放了钦廉兵备道。 白石打听清楚以后,心里踏实了许多。第二天辞别了悟净和尚,急急向钦州赶 去。 郭葆生对白石的突然到来很疑惑,又很高兴。一边招待他坐下用茶,一边让家 佣去叫纯培、良元。 “是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郭葆生问。 “没这两个人,我早就到家了。”白石把他的桂林之行,准备返湘,接到家信, 急急赶来一事,一一说了一遍。 郭葆生听着,哈哈大笑了起来: “这个嘛,等会儿他们来了,你可不能埋怨他们。是我叫他们私自出来的。当 时怕你父亲、母亲阻拦,只好偷偷走了,也是不得已。不过,对不起老人家就是了。” “这怪你,出这么个主意。不怕人家骂你。”白石微笑着说。 “骂就骂吧!事到如今,有什么办法呢!”郭葆生狡黠一笑,“我叫他们叔侄 到这里来,没想到连你这位齐山人也请来了。这样吧,你干脆也留在这里,多住些 日子,教我内人学学画,怎么样?” “我离家很久了,不是因为他们,不会来的。” “既来之,则安之。你能教姚无双学画,难道就不可以教我们学画?” 白石沉默着,没有马上回答。 郭葆生知道白石的脾气,官职、金钱是留他不住的。只要有名家的字画,借他 品鉴、临摹,就是留上一年,他也乐意。果然,用了这种办法把他留下,让他教夫 人画画。 在郭葆生家,兄弟、父子过着十分愉快的生活。纯培、良元知道白石的习惯, 经常自己去游玩,让白石一人静静地在家里临摹。 金冬心,画坛闻名的“扬州八怪”之一,浙江钱塘人,久居扬州,终生不仕。 白石在北京时,看过他的几幅画,造型奇古,用笔简朴,独辟蹊径。尤其是其中一 幅画,仅画了三片红瓤黑子西瓜,上题《自度曲》: 行人午热,得此能消渴,想着专门门外路,凉亭侧,瓜新切,一钱便 卖得。 诗和画,相互掩映,浑然一体,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白石仔细地、一幅幅地临了这些他久已仰慕的名家的画。收益不浅。 郭葆生有时兴趣来了,也挥毫画上几笔,虽然不太好,但也尽尽兴。在这个地 方,郭葆生算是个不小的官儿,于是,趋炎附势的人来找他的不少。他们知道他喜 欢画画,不管画得好不好,照例恭维一阵,然后索上一、二张拿回家去做纪念,请 人裱了挂起来,炫耀一下自己同这位钦廉兵备道的特殊关系。 郭葆生是个明白人,深知自己的能耐,现在白石来了,应酬画作,就请白石代 为提刀。因为是朋友的嘱托,白石也不见外,不断地替他画,反正郭家有上等的好 宣纸。郭葆生很感激白石的为人,给了他一笔不少的润资。 转眼,他在这里又住了半年多了。到了秋天,他同郭葆生订了后会之约,把约 培、良元交给了郭葆生,独自回到了家里。他的爸爸、妈妈、春君听了他介绍纯培、 良元的生活情况,也就放心了。 回到家里十来天左右,一天下午,一位朋友跑来告诉他,周之美于九月二十一 日辞世了。 他一听,眼泪夺眶而出。周之美是他的恩师。他的艺术活动,完全得助于这位 纯朴、善良的师傅的倾心相教。 几十年来,白石的绘画艺术,在湘中遐迩闻名,生活也逐渐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他从未忘却他清贫的家庭、苦难的童年以及在艰难困厄之中,给于他以巨大 的帮助的周之美。 想不到周之美会这样快地走了。他呆呆地愣在那儿,热泪止不住地流着。那位 朋友见他这样,眼眶也湿润了。他告诉白石,周之美没有后嗣,后来生活也不好, 身后十分凄凉,几个亲人、同乡凑了些钱,请了道士,埋了。 白石在沉静中,把这消息告诉了爸爸、妈妈,全家都沉浸在悲痛、思念之中。 他没有吃晚饭。呆呆坐在画室里。在微弱的灯光下,仰望着天花板,在事的一 切,又一一地浮现在眼前。周之美那慈祥、亲切、乐观而豪迈的音容笑貌,历历在 目。 春君送来的饭,早已凉了,她取了回去,又端来了一碗蛋,她希望他乘热吃下 去。他悲痛地摇摇头。 夜已深沉,不时传来几声凄厉的夜鸟的叫声。他没有一丝的睡意。在悲痛之中, 他提笔疾书,写了一篇《大匠墓志》,把周之美勤劳的一生,高尚的人格,精湛的 技艺,以及他对恩师的一腔情感,一一倾注于笔端,以至于写着写着,泣不成声, 常常掩卷长叹。 天际微明时,他热了一下昨晚的那碗蛋,吃了,匆匆上路,赶到了周之美的家。 这里一切如旧。残破的小屋,临窗的墙上挂着几件雕木工具。一切都是那样的 亲切而熟悉。 白石看着,眼泪默默地淌着。对着神牌,他点了三支香烟,恭恭敬敬地插在香 炉子里,尔后,跪了下去,深情地拜了三拜。拿出了昨夜写好的墓志,默默地念着…… 梅公祠的典期已经满了,人家要了回去。白石就在余霞峰山下,茶思寺茹家冲 那个地方,买了一所房子和二十亩水田。 房子很破旧,四壁通风。他在搬家之前,花了半个月时间,操起了木工器具, 把房子翻盖一新,取了“寄萍堂”的名。在堂内,他又盖了一间屋子,叫“八砚楼”, 把他外游时得到的八块砚台,放在了那里。 茹家冲在群山环抱之中,树木葱郁,四季如春,风景十分优美、幽静。这里在 白石铺的南面,相距二十来里。西北到晓霞山,也只有三十来里。东面是枫树坳, 那里长着百十来株粗大的枫树。这是历经百年的老树,枝叶繁茂,夏天绿荫如盖; 秋日里,丹枫如血,远远望去,象一簇簇燃烧的火,给这绿色的世界,湛蓝的秋色, 平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情趣。西面,长满了千年的古松,郁郁葱葱,古朴苍劲,一条 小溪逶迤弯曲,泊泊地缘山流着…… 家安顿好了。过了年,按照他与郭葆生相约的日期,他又踏上了去钦州的路。 不久,郭葆生去肇庆,邀他同游。他又来到了肇庆。 肇庆的七星岩风景,远在晋代已经十分闻名了。这里的景致,以湖岩石洞取胜, 素有“七岩、八洞、五湖、六岗”之称,兼“桂林之山,杭州之水”的胜境。重峦 叠翠,形态各异,山川秀丽。七座石岩由东而西,排列成北斗星辰之状。唐宋以来, 这里一直是游览胜地。 到肇庆的第二天早上,白石携了画具,同郭葆生一道,赶到了七星岩,逐个地 游览了玉屏、石室、天柱、蟾蜍、仙掌、阿坡等处。黛峰银湖,交相辉映,真使他 乐而忘返。一直到太阳西沉、游人散尽之时,二人才尽兴而归。 第二天清晨,郭葆生备了马车,两人又风尘仆仆地赶了三十多里路,来到了鼎 湖山。 鼎湖山原名顶湖山。传说黄帝曾经在这里铸鼎,所以又称鼎湖山,相沿至今。 这里的湖水,清澈见底,终年不涸。他们漫步,沿湖绕了一遍,眺望远处群立的诸 峰,心旷神怡。 午饭后,缘山直下西北坡,又是另一番景致。只见龙泉坑的水帘洞、鹅潭、葫 芦潭等瀑布,从三十多米高的峡谷倾泻而下,形似绝壁的银幕,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蔚为壮观。站到瀑布前,水珠飞射,寒气逼人,十分清凉。 白石去江西路过庐山时,曾去看过有名的庐山瀑布。遗憾的是那天天气阴沉, 只见山里烟雾绕绕,山川隐形,难识庐山真面自。想不到今天在这里见到了瀑布, 心里异常高兴。 这里的一山一木,一柱一石,他都看得十分仔细。到胜境之处,便拿出画具, 精心地勾勒起来。一天里,竟画了五、六幅的草稿。 大自然神奇、瑰丽的景物,使他深深认识到“天然造化,人力难工”的道理, 生活永远是创作的不竭源泉。后来,他写了一首诗,追怀这次的肇庆之行: 造化可夺理难说, 何处奔流到石室, 疑是河河通碧海, 鼎湖山顶看飞泉。 肇庆的七天之行,满载而归。 回到钦州市,大街小巷,到处摆满了水灵灵的荔枝花出售。白石买了几枝,带 回屋里,放在盘子上,仔细观看荔枝的色泽、形态,叶子脉势、形状。第二天一大 早,他又跑了三里路,赶到一棵荔枝树旁,仔细地观察了很久很久。 回到寓所,他顾不得吃饭,展纸、调色,思索了一下,伏案精心地画了一幅荔 枝图。中午时分,郭葆生推门一看,见他墙上新画的荔枝图,构图新颖、色调明快、 热烈,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十分喜爱: “濒生,这地方荔枝多,可是以荔枝为画的,绝无仅有。你不如画几幅,挂出 来卖,说不定有人要。”白石很赞同,三天里画了七、八幅荔枝图,很快被抢购一 空,他的荔枝画遂轰动了钦州城。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