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第2集   1.养心殿寝宫。夜。   炭火通红。一只烧得红红的白云铜炭盆搁在廊外,炉沿上摆着几块大卵石。御 前老太监张六德弯着腰,把烘烤得极烫的卵石一块块用火钳子夹着,裹在棉笼内, 小心翼翼地捧着,走进寝宫,将棉笼塞入滚龙锦被。   张六德回过身,垂着身子道:“万岁爷,被窝暖上了。”   小太监李小山在榻旁“噗哧”笑了一声。张六德听得笑声,抬起脸来,这才发 现乾隆不在房里,忙问:“李小山,主子呢?”   李小山长着一张机机灵灵的孩儿脸,笑道:“回张公公话,我也纳闷着呢,怎 么一转眼,主子就不见了呢?”   张六德:“刚才谁来过了?”   李小山:“张廷玉相爷来见过主子。”   张六德:“张相爷对主子说些什么了?”   李小山:“张相爷说,黄河水傍晚时分已经送到大内。”   张六德叹了声,道:“看来,主子今晚上是不睡了,准是要连夜称水。”李小 山道:“不会吧?快到于时了……”话音未落,深宫内突然传来一声响亮的爆竹声: 嘭--!   张六德和李小山都吓了一跳。   2.通往上书房的御道。   一只年轻的手握着一支爆竹,药捻子噬噬地喷着火。爆竹猛地一纵,直蹿过高 高的宫檐,在夜空中炸开。嘭--!在这皇城的深夜听这爆竹声,响得竟是如此惊 心动魄!   放爆竹的是二十六岁的年轻皇帝乾隆。乾隆快步走着,边走边放,显得兴致勃 勃,一路上又连着爆响了三声。跟在身后的是内阁总理大臣张廷玉和几个内廷太监, 他们显然有些跟不上乾隆的步子,走得气喘嘘嘘的。三朝老臣张廷王身材不高,左 手患有手颤毛病,一边喘着大气,一边颤着手,说道:“皇上,让奴才替您放吧! 要是伤着了皇上的手,奴才可是死有余辜了!”   乾隆穿着一身便服,戴着圆结顶便帽,清秀圆润的脸上闪着一对晶莹生辉的眸 子,显得英气逼人。他从太监手中又要过一支爆竹,边点上火边笑道:“衡臣,这 放爆竹叫大起的主意,可是你出的!要是朕的手真的炸……”   “皇上!炸了!”张廷玉急喊。乾隆不慌不忙地把手往外一横,爆竹猛地蹿上 夜空,声巨如雷。   “这一声响得痛快!”乾隆笑着,继续道,“真要是炸飞了朕的一只手,朕可 就成了千古一帝了--独臂皇帝乾隆是也!”   他哈哈笑起来,笑声里充满了鲜活之气。   张廷玉却笑不出来:“皇上,这几声大响,想必把那些个睡着的值夜章京都叫 起了。”   乾隆:“是么?这几声响,就把睡着的人都给叫起了?那好吧,给朕记着,从 今往后,每逢朕半夜叫大起,或是凌晨有急事让你们办,朕都要放爆竹!--衡臣, 你这个主意不错,是怎么想出来的?”   张廷玉一脸苦相,显然有话不好开口。乾隆问:“怎么了?”张廷玉急忙跪下: “启禀皇上,放爆竹叫起的事,奴才只是说了个笑话,没曾想到皇上当真了。”   乾隆笑着:“这不挺好么?比敲锣叫起有意思。--尽敲锣的没好戏。朕不喜 欢锣,朕喜欢爆竹。这爆竹也是人间的绝品,要么不响,要响就敢响到天上去。”   张廷玉:“奴才听说,宫中放爆竹,不光是为着半夜叫起……”   乾隆从太监手中接过一支爆竹,正要点火,停下手,问:“那为着什么?”张 廷玉壮起了胆:“启禀皇上!宫中放爆竹,是为了驱鬼!”   “驱鬼?”乾隆一愣,“莫非朕的皇城之中,也有鬼?”   张廷玉自知失口,已吓出一身冷汗,习惯地将颤着的左手藏到身后,急忙又跪 下:!‘奴才该死!奴才是老糊涂了!这皇城之中,没有鬼魅!” mpanel(1);   乾隆轻轻一笑:“起来吧,也别藏你的这只病手了。--你没有糊涂,这宫里 真要是有鬼,放几声爆竹把鬼撵了,岂不是好事?”   张廷玉如释重负,暗暗吁了口气。   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响起,被爆竹声惊醒的各部值夜章京和司官,慌慌张张地从 四廊八门赶来,纷纷在皇上面前伏倒。   乾隆见来了人,异常高兴:“你们替朕传旨:今晚上,朕要在乾清宫称验黄河 之水!”   “喳!”跪着的人齐应。   3. 上书房。   乾隆在铜盆里洗着手,对张廷玉笑道:“衡臣!”张廷玉:“奴才在!”乾隆 接过布巾将手拭干:“你是内阁大学土,朕问你,朕半夜叫大起验称黄河水,开国 以来有无先例?”张廷工:“启禀皇上,验称黄河水以察一年之旱涝,自有祖制以 来,都是在送到水的次日上朝时才开秤的。”   “如此说,朕是操之过急了?”   “皇上新膺大宝,时时不忘恩泽万民,连夜称水,无违祖制。”   乾隆微微一点头,笑道:“你这么说,朕也就放心了。今年是朕改元的头一个 年头,朕得让天下百姓过个风调雨顺之年。衡臣,你说,今晚称水,会给朕一个好 消息么?”   张廷玉:“皇上刚才放的那几声响,便是今晚的祥瑞!”   “这倒也是!”乾隆忽想起什么,走到一口画缸前,取出一轴手卷,笑道, “前些日,田文镜送来一卷《千里嘉禾图》,朕看了,画得极工,将朕的大好江山 尽收于盈丈之间,实在是难得的妙品!昨日,朕在手卷上题了几句诗,你看看,帮 朕评点一二!”   张廷玉捧过手卷,站在一旁的两个内待太监即接了去,将画卷徐徐展开。张廷 玉俯脸看着画,苍色的长眉间浮起了一缕惊喜之色,叹道:“果然是鬼斧神工之作! 人间绝品!--田文镜从何处得来此画?”   乾隆大笑,道:“猜不出了吧?若是朕告诉你,这幅《千里嘉禾图》是田文镜 亲笔所绘,你相信么?”   张廷工笑着摇头道:“不信,不信。据奴才所知,田文镜乃先帝的股肱辅臣, 治郡办案堪称铁腕,可真要是让田文镜施展丹青之工,动手画上两笔,怕是腕力不 济了。”   乾隆得意地笑起来:“果然哄不住你!实话对你说了吧,这画儿,虽不是出自 田文镜亲笔,却也与亲笔所绘差不多。--为绘下这幅画,他田文镜请了江南江北 八位丹青高手,花了足足两年工夫,走遍大清,访尽天下奇禾异穗,又闭门锁户六 个月,才将此图绘画了出来!要不,画卷之中何来这等雄奇丰蔚?”   张廷玉:“千里嘉禾之盛,正是先帝传下的丰捻景象,田大人能将此景绘于一 图,足可见他对先帝遗业的忠心!”   “是啊,”乾隆被张廷玉的话说动了情,感叹了一声,道,“田文镜跟随先帝 十数年,披肝沥胆,清操皎然,方养得下这般大气。说心里话,朕看着此图,眼里 就有些发烫,就如看着先帝的圣容一般亲切。”   张廷玉的眼睛湿了:“但愿皇上改元之年,也如图中所绘,江山遍地嘉禾!”   一太监进来禀报:“皇上,新任刑部尚书孙嘉淦递牌求见!”   乾隆一喜:“快快传他进来!”   4.刘统勋府内。   大门重重地关上了。   回廊上,刘统勋手中拿着那管大竹筒,匆匆往自己的书房走去。   一老仆急禀道:“老爷,仓场侍郎米大人在客堂坐等。”   刘统勋站停:“是么?请米大人宽坐,我即刻就到!”说罢,他急步朝自己的 书房走去。一进书房,刘统勋赶忙将门关上了。   5.上书房。   孙嘉淦急步走进上书房,摘下顶戴,咚的一声在乾隆面前跪伏下去。他双膝跪 地的声音重如击槌。乾隆笑道:“锡公,朕不用看,听跪地之声,就知道是你。看 看,膝下的砖块碎了没有?”孙嘉淦深俯着头,重重地叩了三下,声声有裂砖之声。 乾隆仍笑道:“怎么了?还不爱惜朕的地砖儿?--平身吧!”孙嘉淦沉着头,泣 道:“奴才失职,叩清皇上治罪!”乾隆纳闷:“出什么事了,跪着不起?”孙嘉 淦大声道:“此罪不跪,再无可跪之罪!--皇上!葛九松大人……已经悬窗自尽 了!”   “葛九松死了?”乾隆吃了一惊,推椅起座。   孙嘉淦哭出声来:“死了!死了!悬窗而死了!”   乾隆背着手走了几步,方又坐回椅子:“不必哭了。朕,不怪你。朕要是早听 你的举荐,及时下诏开释,他葛九松就不会死。--朕现在问你,关在刑部大狱的 犯官还有多少?”   孙嘉淦抬起泪脸:“还有五十三人。”   “全国大大小小衙门里关押着的犯案官员,有多少?”   “微臣正在通查。依微臣估计,少至两千,多至三千!”   乾隆一脸吃惊:“有这么多?”   孙嘉淦提声:“先帝在的时候,哪一天没有批下剥官夺爵的文书!”   乾隆眉头一跳,厉声:“有你这么评点先帝的么!”   孙嘉淦的头俯得更低了:“微臣说的是实话!”   乾隆拾起桌上的镇纸石,在手指间不安地翻弄着,许久才放下,声音轻得仿佛 在自语:“先帝在位的时候,励精图治,最容不得的,就是官不奉公、民不畏法; 最痛恨的,就是诸事废弛,纲纪失查。那些钻营谋私之徒,借着圣心向严、清肃纲 纪的机会,构冤案,报私仇,以人头邀宠,以顶戴请功,弄得冤狱遍布,苛刑横行, 到头来,让先帝枉背了一个暴君的恶名。”   他又推椅起座,在房里不无焦躁地走动起来:“朕知道,如今开释受冤人狱的 官员,势在必行,推诿得越久,贻害也就越大,可是,朕放人放得越多,有人对先 帝的辞骂也就会更甚!你,就是一个!”   孙嘉淦的声音似乎从地底下传来:“皇上就是立马处死奴才,奴才也要说一句 实话!”   乾隆:“锡公!把头抬起来!朕讨厌低头说话!”   孙嘉淦抬起了脸。他额头上的两个血字被顶戴的阴影遮着。   乾隆并未看他:“锡公,朕只想对你说,朕,确实是有些两难哪!”   孙嘉淦动容:“皇上政尚宽仁,已得天下臣民之心!再说,以宽纠猛,也是先 帝的遗训!”   “依你的估算,这些案子中,冤狱会有几成?”   “已经复查的罪条,十有八九纯属不实!”   乾隆又一惊:“这么说,朕要是下诏开释,天下牢狱将为之一空?”   孙嘉淦重声:“牢狱空虚之时,正是帝德盈满之日!”   乾隆抬抬手:“且慢这么说,待朕好好想想!”   显然,乾隆的话里有投鼠忌器之虑。孙嘉徐心一横,大声道:“皇上!奴才冒 不敬之罪,有一件东西要给皇上看!”   “朕知道,你要让朕看的是葛九松的遗书。”   “正是遗书!可这份遗书不是葛九松一人所写!”   “那还不快快递上!”   孙嘉淦颤着手解开了朝服的襟,脱去朝服,露出印满血字的白内衣。“皇上!” 他泪眼地看着乾隆,“这……就是奴才从刑部大狱带来的遗书!”   乾隆盯视着孙嘉淦内衣上的一个个印着“求死”二字的血手印,由于震惊,眼 睛睁得浑圆!孙嘉淦摘下顶戴,额间“求生”两个血字在灯火下触目惊心。乾隆的 目光慢慢移到这两个血字上,眼睛睁得更圆了!年轻的皇帝又一次被深深地震惊!   6.刘府客厅。   刘统勋就快步进来,对着在堂前等候的米汝成抱拳拱了拱:“不知沧翁驾到, 失敬了!”米汝成打量着刘统勋新刮的额头,笑道:“都说延清老弟的额头可以跑 马,看来,此话不谬。你这额头,经一番修理,果然是一马平川!”“是么?”刘 统勋强笑着拍拍额头,“常言说得好,理理发,刮刮脸,有点晦气也不显。--沧 翁,这么晚了还登门造访,想必有紧要之事吧?--请坐。”   米汝成言归正题,低声道:“有件事,恐怕你也听说了……”   刘统勋浓眉一动:“什么事?”   米汝成将厅门关上,压低声音:“外头有些流言正在传播,让老夫十分忐忑。” 刘统勋:“改朝之年潮野难免飞短流长,这又何足为奇?沧翁听到什么消息了?” 米汝成:“老夫听说,皇上要调迁苗大人的现职,荣升老夫为仓场总督。”刘统勋 面有虑色:“恐怕不会是空穴来风吧?”米汝成:“哦?这么说,当真有此事?”   “皇上骤登新宝,正是选用能臣之时,满朝文武都有升职降职、补缺外放的可 能。沧翁在京通二仓仓场为职多年,才德两全,升任调用也是情在理上。”   “不过……苗大人恐怕不会这么想。”   “何以见得?”刘统勋突然警觉起来。   米汝成把声音压得更低:“今晚上有件怪事!从不查仓的苗大人,单枪匹马突 袭了万安、太平二仓。依老夫愚见,他的这次突袭,必定另有所图。”   “图什么?”   “这正是老夫要讨教的!”   刘统勋沉吟一会,说道:“等得别人的文章做出来,自然也就知道了。沧翁, 我刘统勋有种预感,不吐不快。”   米汝成急声:“请说!”   刘统勋:“乾隆朝的头一场大风波,很可能发端于皇家粮仓!”   米汝成心头一震,旋即镇静下来:“古人说,林中多疾风。仓场这座林子,实 在是太大了,若是不起些大风,那才奇怪!老夫也已隐约看出,乾隆朝头一颗要掉 的脑袋,怕也是在仓场官员之中!”   刘统勋背起了手,咯踱了几步:“既然你我想到一块去了,有件事,我也就不 再瞒你。--沧翁,”他脸上渐渐堆起了阴云,目光中闪出忧郁之色:“你今晚来 得正好!我有一件东西要让你过目!”   米汝成颇感意外:“什么东西?”   “请随我到书房来!”   7.刘统勋书房。   刘统勋关上门窗,对米汝成低声道:“此东西与我性命有关。”   米汝成一惊:“与你性命有关?它是何物?”   “一幅图!”   “图?”   “对,图片’刘统勋目光一闪,“你等着!”   他打开柜子,从柜中取出长卷,与米汝成各执一头,展开。   米汝成对着图看了好一会,嘴唇不由自主地抽动了两下,抬起苍白的脸,颤声 问:“延清,此图从何而来?”刘统勋在客厅里急躁地走着:“此图是个和尚托黄 河汛兵送来,到我手中还不到半个时辰。”米汝成哗哗地将图卷起,交还给刘统勋, 小心翼翼地问道:“延清打算如何收藏此图?”刘统勋避开了他的目光:“此图延 清不敢擅留。”米汝成问:“为什么?”刘统勋说道:“和尚将此图交给我,不是 要我留下,而是要我把它再送出去!”“再送出去?”米汝成一怔,急声,“送与 谁?”   刘统勋的声音重得像铁:“皇上!”   “皇上?”米汝成震愕了,“和尚要你把图送与皇上?”   “和尚在图中留有一信,信中说,此图之景,是他在雍正朝灾年之时亲眼所见, 画了整整三年!”   “延清,你说,和尚要把这图交给皇上,是为了什么呢?”   “他在信中没有说,只是留了两句话。”   “哪两句话?”“和尚说:‘送图延清死,不送百姓死’。”   米汝成心中又一惊,看着刘统勋:“别说了,我已明白和尚的意思!他是要你 冒死献图,以图进谏皇上!”   刘统勋苦笑:“可我真的不明白,大清国有这么多贤能之士,和尚为什么偏偏 要我刘统勋冒此风险呢?”   “你是大清国出名的诤臣,他不找你找谁?”   “要是我把此图送给皇上,想必结局只有一条:死。”   “你不是向来不怕死的么?”米汝成道。   刘统勋摇了摇头:“不,拿到这幅图的时候,我真的怕了!”   米汝成看着刘统勋,用目光在掂着他的底气,探问道:“那你是……不敢送了?”   刘统勋沉默了一会,抬起脸,仿佛在对着自己说:“不,要送!今晚就送!”   8・乾清宫。   六十四支碗粗的金龙盘绕大红烛将殿内照得通明。丹樨下跪满了三王五卿、各 部大臣、在京四品以上官员,红顶花翎在灯火下闪闪发亮。匍匐在最前排的是辅政 的总理王大臣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鄂尔泰、张廷玉。乾隆高坐在须弥座上, 翻阅着厚厚的水情册子。他从册子上抬起脸,扫视了一会众臣,朗声道:“这么晚 了在乾清宫叫大起,朕还是头一回,搅了各位的好梦吧?”   跪伏着的大臣们屏声敛息,暗暗猜度着新大子说这番话的用意。乾隆说得不紧 不慢:“往后,朕是少不了半夜搅梦的。--谁还没来?田文镜来了么?”跪伏在 地的七旬老臣田文镜回道:“微臣在。”乾隆:“朕曾听皇阿玛说,你田文镜要是 躺下睡着了,是三条马鞭子也抽不醒的。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你田文镜为大清 国办差,太过劳累了。朕这会儿正想着,让人往你府上再送一条马鞭去,看能不能 把你打醒。”“启禀皇上!”田文镜虽是瘦得弱不禁风,却是跪得一丝不苟,老嗓 中憋足了前朝重臣的底气,“微臣虽是身如残烛,病虚不堪,却是从不早早躺下睡 觉!”乾隆笑了:“从不躺下睡觉?这么说,你是站着睡觉的?”   殿里响起了笑声。乾隆年轻的脸上也漾起动人的笑容:“朕和田大人在说笑话。 看来,各位都有神了。半夜三更的,迷迷糊糊地跪着,还能笑出来,不容易。平身 吧!”   众大臣山呼万岁,起立。四位总理王大臣对视一眼,脸上流露出钦佩之色。显 然,他们已感觉到新天子与先帝雍正临朝的风格截然不同。乾隆捧起案上的册子又 放下,言归正题:“这是朕从工部调来的水情册子,上面记着朝廷每年正月验称黄 河水的结果,也记着我大清国每年的水情。册子上用朱墨点着的,都是灵验了的。 朕数了数,共有八十七个红点子,也就是说,大清国开国九十二年,有八十七年验 水验准了。”   众臣齐声:“皇上圣明!”   乾隆道:“朕刚才听说,黄河汛兵把验称的黄河水送到了。这是朕骤登大宝之 后第一次称水,朕不敢稍有迟缓!把你们叫到身边来,是想借你们的德望,验出一 个顺合天意民心的水情,好让天下百姓放心种好今年的粮食。”   众臣颂唱:“皇上念民艰,定当感泣上苍!”   9・殿门外。   刘统勋跪伏在地,身边,摆着他的那卷长轴。   他内心的声音:“皇上啊皇上,我刘统勋既然有胆送上那图,就已经置生死于 不顾了,你再惩罚于我,又有何用?”   他跪正了些,顺便还扶了扶自己的顶戴,然后深弯下腰去。   10・乾清宫内。   乾隆又一次扫视着众臣,众臣安静下来。乾隆的声音既饱满又自信:“鄂尔泰, 开秤吧!”鄂尔泰出班,提声唱:“送上黄河之水--!”   殿门沉重而响亮地开启!十二名禁城护军捧着十二只羊皮水袋次第进入殿内。 鄂尔泰唱:“送上金瓶银秤--!”   张廷玉走出,托着一只大盘,盘里放着一只金瓶和一把银秤。太监李小山从盘 里取过金瓶,跪下。护军将挂有“子”字木牌的水袋解开,倾水入瓶。瓶口水溢, 便有一把金尺在瓶口刮了一下。鄂尔泰唱:“金瓶水满--!”另一太监从盘里取 过银秤,李小山将金瓶小心翼翼地放入秤盘。鄂尔泰高唱:“银秤称水--!”   秤杆硬起,秤绳横移。执秤的太监高声回唱:“一月之水,六斤三两五钱!” 鄂尔泰高唱:“皇上验秤--!”   乾隆走到秤前,伸手扶了扶秤杆,看了看秤,微微一点头。   鄂尔泰唱:“六斤三两五钱,记--!”   即有御前司官在册子上录下数目。鄂尔泰唱:“验二月之水--!”   金瓶里的水倒入一口青花龙缸,护军将第二袋黄河水倾入金瓶。   一切如仪……   那执秤的太监看了秤,回唱:“二月之水,六斤二两七钱!”   鄂尔泰高唱:“皇上验秤--!”   乾隆仔细看了看秤,暗问身边的鄂尔泰:“这第二袋水,怎么轻了八钱?”   鄂尔泰低声回道:“水重多雨,水轻少雨。”   乾隆眉尖隐隐一跳:“一个月就少八钱水,莫非有……旱象?”   鄂尔泰低下声:“皇上莫着急,等十二袋水称完才能有个定数。”   乾隆退后,示意继续称水。满殿文武大臣也紧张起来,大气不敢出地望着金瓶。 第三袋黄河水倾入瓶口。金尺从瓶口刮过。唱验如仪……   执秤太监看准了秤,高声回唱:“三月之水,六斤一两九钱!”   乾隆急问:“没看错么?”“回皇上,没看错!”   乾隆弯下腰,细细看了会秤戮,皱紧了眉头。鄂尔泰的老脸上渗出了细密的汗 珠,强作镇定地唱:“六斤一两九钱,记--”   第四只水袋解开,浑浊的河水倾入金瓶。   满殿臣工和乾隆都在紧张地盯视着……   11.殿外。晨。   天已大亮,朝阳照在金黄色的殿瓦上,发出暗红色的光芒。一群哨鸽拖着啸声 掠殿飞过。刘统勋跪伏着,背上落了一片鲜亮的阳光。他侧耳听着,脸上一片震惊 焦急之色。   殿里响着执秤太监的声音:“十月之水,五斤七两八钱S!”   鄂尔泰的唱声已经嘶哑:“五斤七两八钱!记--”   执秤太监的声音:“十一月之水,五斤七两二钱!”   鄂尔泰的声音微弱:“五斤七两二钱!记--”   执秤太监的声音:“十二月之水,……”   刘统勋的脸色越来越沉重,鼻尖上滴下一颗大大的汗珠……   12.殿内。   晨光透过巨大的窗格,将大殿内照得明亮起来,太监在用金罩一支支熄灭大烛。 每罩灭一支,烛穗上便冒起一股散乱的白烟。乾隆这时已经坐上了龙椅,白色的晨 光映在他脸上,使他的脸色显得苍白,而他的眼睛里,却闪着镇定的神情。执秤太 监唱:“十二月之水,……五斤六两七钱!’鄂尔泰抹去虚汗,低声道:“皇上……” 乾隆摆摆手:“记下吧,五斤六两七钱,不用再看了。”鄂尔泰咳一声,提声唱: “五斤六两七钱!记   殿内鸦雀无声。乾隆沉默良久,声音平静:“十二月之水比一月之水轻了六两 八钱,按着‘水重多雨,水轻少雨’的成例,今年天有大旱之相,已是明摆着了。 都说苍天有情,苍天却在朕的改元之年就下了重手。这,朕还有什么话可说?”   殿内死一般沉寂。乾隆苦笑:“其实,朕也该知道的,有史以来,上苍对待改 元之君,从来就没有宽思过!有谁见过改元之年,上苍恩赐了丰沛之雨露?浩荡了 和煦之春风?没有!上苍不悯幼帝之心啊!”   允禄和允礼动容,眼睛发红。乾隆的眼睛也微微发红,继续道:“可是,朕, 不怪上苍。……朕心里,并没有糊涂。上苍这不是有意要和朕过不去,上苍这样做, 只是在给朕提个醒儿,要让朕记住一句话,也就是先父留给朕的四个字:为君不易!”   在殿下班立着的田文镜,鼻子只觉得一酸。他看了看四周,见几位老臣的眼睛 里都已经有了泪光。   乾隆的声音伤感至极:“朕现在只想着一件事,就是该如何向天下百姓作个交 待?……朕不愿看到天下百姓在乾隆元年就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朕不能在称帝的 头一年就愧对列祖列宗!”   臣子中有人抽泣起来。穿着一身破旧朝服的直隶总河、康雍二朝的遗臣顾琮已 在抽吸着鼻子。站在他身边的直隶总督高斌知道顾琮大人患着气喘毛病,好心地把 一块手巾塞到他手中。   顾球的一张驴脸上满是涕泪,呼呼喘着,见是手巾,先是一愣,随即便像受了 屈辱似的把帕子重重摔在地上,扭过头去。   高斌不无难堪。田文镜对顾琮却是一脸赞佩。   乾隆显然是看到了这一切,道:“高大人肥你的手巾捡起来。”   高斌一惊,拾起手巾。乾隆:“朕知道你是好心。你和朕想到一块去了,不想 见到有人在大清朝的国殿上泪流满脸!--李小山,把顾琮大人扶下去喘口气。哭 喘成这样,伤了身子如何为朕办事?”   李小山“喳”了声,走到顾琮身边,扶着老人往殿门外走。   田文镜微微一怔。站在一旁的仓场总督苗宗舒与漕运总督潘世贵互视一眼,打 量着田文镜的脸色,两人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分警惕。   两人身后站着的是米汝成。此时,米汝成粗糙多皱的脸上比谁都不安,不时地 往身后的殿门偷偷瞅上一眼。显然,他是在替跪伏在殿外的刘统勋担心着。这时被 扶着往殿外走的顾琼哮喘得更急了,突然脚一跺,挣脱李小山的手,对着乾隆重重 地跪下,哭喊道:“皇上!苍天……对……对皇上不公啊!……”   乾隆摇了摇头:“不对,先父在位的时候,不也是年年重灾么?这能说是苍天 对先父的不公?苍天是谁?先贤说,王者以百姓为天!苍天就是朕的亿兆百姓!朕 只有为百姓谋造了福祉,苍天才会还思于朕!”他扫视着众臣,声音高昂起来, “朕,有一句话想要问问众爱卿!”   满殿响起一阵啪啪的甩袖声,众臣子跪倒。   “朕想问,今年如果真是大旱天下,有谁能为朕分担忧愁?”   众臣齐声:“臣等愿为皇上赴汤蹈火!”   乾隆望着满地俯伏着的红顶花翎,眼里渐渐闪起了晶亮的泪光,对殿上喊道: “田文镜!”   “臣在!”田文镜应答得中气十足。   乾隆的声音里充满了信任:“田文镜,将你献给朕的那幅《千里嘉禾图》打开, 让众位大臣看一看。”   田文镜精神一振,肃然出班,从早在张六德手中捧着的黄绸托盘里取出长轴, 展臂打开。精美绝伦的《千里嘉禾图》渐渐展现在众臣面前!画面上,一派丰收景 色,春风徐至,田陌接云,大穗肥苗……   众臣呵呵地发出一阵阵感叹。乾隆下了龙座,走到《千里嘉禾图》前,道: “这卷长轴,是朕的心爱之物。它叫《千里嘉禾图》。朕之所以珍爱于它,是因为 朕知道,在这幅图上,有先帝为朕留下的大好江山!”   众臣齐呼:“皇上英明,江山永固!”乾隆的声音激动起来:“江山是什么? 江山就是基业,就是立命之本,就是朕和天下百姓一起赖以生存的乐园。江山收于 画中,也就是将江山收在了朕的心中。朕每当看到这幅图,就会觉得朕的心胸是如 此的辽远无涯,那草原,那雪山,那江河大川,还有那万里平原,都怀抱在朕的心 间!有这等心境,还有什么事值得朕害怕呢?”   众臣山呼万岁,声震殿栋。   然而,乾隆脸色突然一阴,语调变了:“朕现在要给你们再看一幅图。给朕送 来图的这个人,朕让他跪在了乾清宫的殿门之外。朕这样做,是为了给列祖列宗留 点儿脸面!朕不能让那样的画卷,污了列祖列宗的脸!污了这座大清国的国殿!这 卷图该怎么称呼呢?图上也写着五个大字,叫做《千里饿殍图》!--打开殿门!”   殿门轰然打开,早晨的阳光涌人殿来,刺得人睁不开眼。   众臣回身,望向门外,阳光如雪。许久,一条长长的人影裹在雪白的阳光中出 现了,向着殿内移挪进来。   众臣屏紧了气,只见刘统勋手里托着长卷,缓缓走进殿来。   “刘大人?”有大臣失声。   刘统勋走到殿前,回过身,将手中的长卷沉重地展开,展得是那么缓重。众臣 的心悬了起来。   刘统勋的身子被图遮住了《千里饿殍图》豁然展现在众臣面前!画面犹似一股 冷风向人扑面而来:旱、涝、风、蝗四灾肆虐人寰,饥民流徙八方,饿殍抵踵接趾, 满目人间灾变之景……   众臣惊得瞠目结舌!刘统勋满脸汗水。   渐渐地,殿里响起了众臣的议论声。议论声逐渐化成了怒骂声。   “还不跪下!”苗宗舒和潘世贵厉声喝道。   众臣跟着厉喝:“还不跪下!”   米汝成急得双手冒汗,往袍上暗暗搓着。   刘统勋的身子摇晃起来,终于略的一声,倒在了殿上。   《千里饿殍图》像一块布帛似的扬起,又轻轻地落下,覆盖在了刘统勋的身上……   13.永定门外。日。   神色颓唐的刘统勋在日头下拖着长长的身影,摇摇晃晃地从城门里走了出来。 远处的城墙根,停着老木的马车。老木见老爷出来了,急忙将马车赶了过来。老本 看着刘统勋的脸色,小心探问:“老爷,是回家还是……”刘统勋抹了抹干燥的嘴 唇:“不,不回家。去棺材铺……买口棺材。我不能失信于宋大秤。”   14.鼓楼附近一条石板胡同。   老木驾着马车急驶而来。刘统勋坐在车厢内,手中抚摩着秤砣。“老木,”他 对着帘外的老木道,“你说,这宋大秤临死前,手里拿着秤砣干什么?这玩艺到阴 间又不能当饭吃!”老木打出一鞭:“老爷,您看看秤砣底下,有没有眼?”刘统 勋翻过秤砣,果然发现陀底有个黑窟窿。他吃惊地抬起脸,“还真有个眼!这眼儿, 是派什么用场的?”老木:“还用说么?使秤的人用来骗秤的呗!”刘统勋恍然大 悟:“我明白了。这宋大秤死了还抓着秤砣不放,是恨着这秤砣。他是要带着它, 去阎王爷那儿告状。”老木:“像他这样的人,吃这般苦楚,阳间告不准的状,只 能到阴间去告了。”刘统勋掂掂秤砣,咬牙切齿:“我就不信,这状,非得到阴间 才能告准。”   15.棺材铺。   红红黑黑的大小棺材叠满了昏暗的屋子,阳光稀疏地从棺间透进来,将人涂得 一道白一道黑的。店主披着夹祆,举着油灯一边照着亮,一边说着棺材的价钱。 “客官,您是头一回买棺材吧?”他问刘统勋。刘统勋点点头:“头一回。”店主 打量着刘统勋穿着的一身便袍:“您是书馆教书的吧?不怕您见笑,咱这做棺材铺 行当的,都挺替咱老祖宗纳闷的,您说,咱老祖宗造字,干嘛要让‘官’字边加个 木头呢?金木水火土,五个大字,怎么偏就提出个木头来呢?这么一加木头,这个 ‘官’字,不就变成棺材的‘棺’了?”   老木:“你胡嘈啥!没看出咱老爷就是朝廷的命官!”   店家笑起来:“别逗了!朝廷命官哪有往棺材铺子跑的?说句不中听的话,真 要是朝廷命官,您请他来,他也不敢来。”   刘统勋:“怕见木头?”   店家:“没做对不起朝廷的事,当然不用怕。可要是活得跟神仙似的,哪还有 不怕的?”   刘统勋:“晤?这活得跟神仙似的,是些什么人?”   店家:“看您也是光顾着教书了,不知天下大事。这不明摆着么?贪官呀!享 着荣华富贵,三妻六妾,八抬大轿,想着银子有银子,有了银子买顶子,没了银子 卖顶子,鼻眼下抹着k等飞烟,舌头上过着山珍海味,上衙门坐的是官轿,下窑子花 的是官银,端起碗吃的是官米,张开口打的是官腔,这么做着人,多油水!多光彩! 把个官做得比神仙还滋润,能不求着长生不死么?想着不死,见了棺材,还能不怕 么?”   刘统勋:“那依你的说法,做清官的,就不用怕棺材了?”   店家:“做清官的,要是怕棺材,还清得了么?”   刘统勋心里一震,点着头:“有意思!往下说!”   店主眉飞色舞起来:“这世上,还有比棺材更绝的去处么?没!这做官,不就 是戴着一斤二两重的一顶官帽么?弄砸了,大不了就是早一天往棺材里躺进去!狗 日的贪官们,我就不信你比我有胆气!咱爷们比比,本官连死都不在乎了,还怕你 个鸟!你贪,我告你的御状,告准了,你死!告不准,反正棺材是现成的,往里一 躺,得!老子死了也留着个英名!--嘿嘿,真要这么着,这世上啊,那做官的, 好官就多了!”   刘统勋听得一脸感佩,拍拍店主的肩,正色道:“可惜你只是卖棺的,不是做 官的!你命里多了根木头。”   店主摸脑袋笑:“嘿嘿,多喝了几口,说酒话呢。”   刘统勋抚抚一口红漆大棺,“好吧,就要这口红皮棺材吧!”店主惊声:“客 官有眼力!这可是油了十八道真漆、绷了十八层白麻的五福拜寿沙木棺!”刘统勋 伸出两根手指:“要两口。”   “两口?”店主一愣,“莫非您家……一口气过了两个人?”   16・铺外胡同。   两口红漆棺材轰的一声搁上大轱轳车,八条紫杠齐齐地抽去。鞭声脆响,车轮 转动起来。刘统勋的马车领着运棺的轱轳车,往胡同外驶去。老木打着鞭,满脸发 怔:“刘大人,老奴算是看明白了,这两口红皮棺,一口是给老宋头送去的,一口 是给……给您自己备着的。”   “老木,”刘统勋苦笑道,“你给我刘统勋赶了几年马车了?”   老木:“自打刘大人跟着雍正皇上办差起,算来也有六七年了。”   刘统勋:“是啊,六七年了。这些年里,你看我哪回像今儿个一样,在替自己…… 着落后事?”老本:“没有。”   刘统勋长长吁了气:“今儿个这一关,难过啊。这口棺材,难说会不会让我用 上。”老木苦起了脸:“刘大人是说,你已看准自己……死到临头了?”   刘统勋苦笑着:“日于像是不远了,或许是后天,或许就是明天。”   17.米汝成府上后园。   米汝成背着手,站在池边看着桥亭里的柳含月。柳含月捧着灰哥儿,准备放飞。 庞旺:“米少爷接了老爷这回的信,准会好好念书的!”米汝成苦笑:“这封信, 可不是捎给米河的,而是捎给仆人牛大灶。”庞旺:“老爷是要牛大灶管住少爷?” 米汝成:“我在信上写着了,要牛大灶按家法办,要是米河再想着下楼,就用鞭子 抽他,决不姑贷!”   柳含月吃了一惊:“老爷是说,要对您儿子用鞭?”   米汝成:“这不关你事!--把灰哥儿放了吧!”   柳含月迟疑着。庞旺:“怎么啦?老爷的话,没听见么?”   柳含月:“老爷……您说,让一个仆人去打少爷,这……这不是损了老爷的脸 面么?”米汝成:“这是家法,谁打都一样!含月,放鸽子吧!”   柳含月:“老爷!棍棒底下能出孝子,可是鞭子底下出不了状元!”   米汝成:“这是米家的事,就用不着你说话了!--放吧!”   柳含月咬咬唇,抬起手。鸽子在她手掌中咕咕叫着。她闭上眼,手一纵,鸽子 飞了起来。米汝成目送着鸽子远去,目光痛楚……   18.江南一望无垠的田野。晨。   旷莽无人的田野上,寒风低走。远处,横亘着一抹悠若浮线的运河。鸽子掠过 田野,从运河方向隐隐传来令人惊惧的低吼声,吼声像是千百头巨兽在放蹄奔逐。   旁白:“带着米汝成手令的鸽子,在飞临浙江杭州府钱塘县的上空时,意外地 听到了从运河边传来的极其可怕的吼声……”   鸽子落地,在冻草间跳着。不远处,是古镇的一抹苍色。鸽子飞上一块高大的 界碑。碑上大字:“钱塘米镇界”。鸽子又被吼声惊起,朝着镇子低低地飞去。   19.横贯古镇的运河。日。   鸽子贴着穿镇而过的河道飞翔。鸽眼中,闪过河水、河船、河埠、河廊、河街、 河桥、河屋和行走在河岸上的路人……   鸽子向着镇南那座高高的跑马楼飞去,那儿是米氏大宅。鸽子从挂有“米宅” 大匾的门脊上越过,飞了进去。   20.米氏大宅高耸的阁楼。   一根长长的粗绳在阁楼的黑洞里往下垂着,一只沉甸甸的吊篮挂住了悬绳上系 着的铜钩子。米家仆人牛大灶把篮里盛满饭菜的碗碟和一壶热茶摆稳当,盖上净布, 仰起脸,抖了抖绳子。楼上响起钢铃丁丁当当的声音。牛大灶对阁楼上喊:“少爷! 饭送来了!拉吧!”   楼上一阵乱响,一本书掉了下来,砸在牛大灶的头顶上。   牛大灶捡起书,叹息一声放进竹篮:“少爷,不是我牛大灶

Search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