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书签
战场较量 第 25 章 勃列日涅夫发誓要在三四周内结束战斗
<<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
         勃列日涅夫发誓要在三四周内结束战斗 到1980年1 月初,苏联军队已经基本上控制了阿富汗全国重要的城市和交通干 线,入侵作战的第一阶段取得了令苏军振奋的胜利。 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新的总书记卡尔迈勒也在苏联内务部高级官员的陪同下,乘 飞机回到了喀布尔。他肩负着一项沉重的使命:将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一个全 新的阿富汗。 苏联为了进一步向卡尔迈勒“提供帮助”,大批的军队仍然不断地经过铁尔梅 兹,浩浩荡荡地进入阿富汗,由北向南开去。 在阿富汗境内,从马扎里沙里夫到喀布尔,从喀布尔到贾拉拉巴德,从库什卡 到赫拉特,从赫拉特到坎大哈,几乎每一条重要的交通于线上,都充斥着苏联的坦 克、装甲车、吉普车、火炮牵引车以及满载着士兵或武器装备的大卡车,汇成一条 战车的大河,轰轰隆隆,不分昼夜。 在已被占领的各大城市里,阿富汗人感到这个冬天似乎比往年寒冷了许多,苏 联人手持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以一种征服者的姿态,趾高气扬地出现在原本繁 华的每一条街道上。街面上很少见到阿富汗人,他们都躲在了自己家中。即使是偶 尔有人出现在街头,也是俯首匆匆而过,只有路面上的积雪无处可藏,在苏联士兵 的皮靴践踏下,发出一阵阵沉闷的呻吟声。 此时,世界上最高兴的人也许就是正在莫斯科欢度新年的勃列日涅夫。苏军的 闪电战术又一次发挥了巨大的效用,近十万的阿富汗政府军居然不堪一击。现在, 出兵阿富汗第一阶段的任务已经轻而易举地完成了,第二阶段战斗――清剿反政府 武装即将拉开序幕。阿富汗的一部分次要城镇和大部分的农村地区还被一些反政府 组织和独立的当地部族武装控制着,其中包括由巴基斯坦和伊朗支持的一些反政府 武装力量。但他们作为苏联军队的对手,将是不堪一击的,因为无论是武器装备、 作战能力,还是指挥机构、后续力量都无法与苏军相比。训练有素、装备最精良的 阿富汗正规军队在苏军的进攻下,也不过是象征性地抵抗了几下,而那些如一盘散 沙的顽固者们还能挣扎几天呢?卡尔迈勒将很快会成为全阿富汗人最唯命是从和最 强有力的统治者,而苏联则是卡尔迈勒惟一的大恩人和领导者,阿富汗继续控制在 苏联手中的趋势将无可逆转。想到此,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从勃列日涅夫的脸上慢 慢地扩散开来。 正巧,苏联驻美国大使阿纳托利・多勃雷宁在新年之际,回到了莫斯科。他向 勃列日涅夫汇报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苏联出兵阿富汗的反应,特别强调了他在美国 受到的压力。多勃雷宁满脸的严肃中透露一丝担忧。但勃列日涅夫却显得很乐观, 他想了想,对多勃雷宁说:再坚持几天,等我们消灭了那些不顺从的暴民,全面控 制阿富汗局势后,我们就撤军,将阿富汗交给卡尔迈勒,到那时,别的国家将无话 可说。消灭暴民不会耗费太长的时间,“此事将在三到四周内结束”。 然而,这一次,勃列日涅夫的估计实在是过于乐观了。这场战争实际上此时刚 刚开始,它不但没有在三到四周内结束,而且一打就是九年。勃列日涅夫只看到了 苏军的出征,却没有看到苏军的凯旋,不仅勃列日涅夫没有看到,安德罗波夫、契 尔年科。戈尔巴乔夫也都没有看到。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十年后,正当那些被称为 暴民的抵抗组织仍在不断壮大之时,“苏联”二字却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充满怀旧色 彩的历史名词,永久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随后几天的一个上午,莫斯科古比雪夫大街上。 “吉尔”牌大轿车一辆接一辆地开向克里姆林宫,车队里还夹杂着一些警卫车, 或鸣笛开道,或居后护行,警察也在忙着清理道路,严格禁止其他车辆在30分钟内 开进这条大街。 常在莫斯科的人们早已熟悉了这一场面,又是政治局开会的日子了。的确如此, “吉尔”车里的大人物们下车后,一直走向克里姆林宫政府大楼的第三层,然后鱼 贯而入走进政治局会议室。 这是一间可容纳80人的大会议室,中央是一张长条形大会议桌,桌上铺着绿色 呢绒桌布。在这张会议桌靠里边的尽头,并排摆着一张主持人用的方桌,桌子上整 齐地摆放着文具、表、铃和一块地图操纵台,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打开侧面墙上的各 种地图。 在政治局委员们依次在各自特定的位置上落座以后,会议正式开始了。 会上首先由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克格勃首脑安德罗波夫和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 程序性汇报了一遍苏军前一阶段在阿富汗的进展情况以及当前的阿富汗形势。这些 情况,对于那些关心阿富汗形势的委员们来说,已经是很熟悉的了。 勃列日涅夫首先正式表示他对苏军第一阶段作战的进展情况感到满意。接下来 他说,苏军应继续坚持第一阶段的作战方法,继续发扬第一阶段的作战精神,速战 速决,尽快结束这项神圣的任务。另外,照当前的形势来看,卡尔迈勒似乎已经在 各主要城市确立了统治,在适当的时候,苏军可以撤出一部分。 对于撤军的提法,葛罗米柯等三人率先作出了反应。事实上,他们三人对阿富 汗形势的了解要比勃列日涅夫深得多,尽管他们在给勃列日涅夫的报告中为苏军的 美好前景作出了令苏联人兴奋的描绘,但作为阿富汗事务的负责者,他们不敢采取 像勃列日涅夫一样的乐观态度,因为目前还无法预料到在下一步进展中,苏军会遇 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障碍,况且在没有采取行动之前,就开始考虑行动之后的撤军问 题,这毕竟不太合乎正常逻辑。所以,他们相继向勃列日涅夫提出了自己对行动后 部分撤军的看法:眼前提部分撤军问题,条件还不成熟,即使到了第二阶段战斗结 束后,如果卡尔迈勒政权仍不够强大,在没有苏联军队的支持还会有被推翻的危险 的情况下,苏军撤出也仍将会让苏联在世界各地的盟国感到苏联不可依赖,这将严 重影响苏联的形象。 对勃列日涅夫来说,自己的意见受到否定似乎变得越来越常见了,但他不得不 为自己挽回点面子,他想了想说:这件事最好由政治局提议,请党的中央委员会做 最后决定吧。其实他很清楚,党中央委员会也一直与葛罗米柯站在同一个立场上。 也许是因为当时的阿富汗局势还没有出现令苏联感到棘手的场面,这次会议依 然像往常那样,在半个多小时以后就结束了。 会后,负责阿富汗事务的三驾马车马上将速战速决、全面消灭阿富汗抵抗力量 的任务交给了阿富汗事务工作小组去做布置了。这个小组是由弗拉基米尔・克留奇 科夫、谢尔盖・阿赫罗梅耶夫和格奥尔吉・科尔尼延科组成的,他们三人分别代表 克格勃。国防部和外交部。尽管后两人从一开始就反对对阿富汗进行军事干涉,但 他们别无他法,只有按自己上司的命令去做。 就在这次政治局会议前,苏军总参谋部负责拟定苏军在阿富汗作战计划的尼古 拉・奥加耶夫、谢尔盖・阿赫罗梅耶夫和瓦连京・瓦连尼科夫等将军,曾向国防部 长乌斯季诺夫呈递一份报告,警告国防部把苏联正规军队继续开人阿富汗会遇到种 种危险,阿富汗好战的部落和险峻多山的地形,将会使苏军的行动变得徒劳无益。 但他们很快就受到了乌斯季诺夫的训斥。在国防部长的面前,他们排成一排, 笔直挺立。乌斯季诺夫严厉地告诫他们:苏军开不开人阿富汗,这属于外交范畴, “我们的军队什么时候决定过外交政策?”你们立即停止任何讨论,马上准备军事 行动计划。 1980年1 月下旬,苏军经过短时间的休整,除了留下一部分人全力防守在主要 城市和交通要道外,其余的大部分兵力向未被占领地区的一切抵抗力量发起了全面 的进攻。第二阶段的战斗正式打响。 为了加强苏军的打击力度,取得速战速决的效果,苏军首先将主要的兵力集结 在几个大城市中,各自组成一个拥有数百辆装甲车和卡车的大部队,然后再分头沿 着重要交通于线或朝着反抗活动频繁的地区迅速推进。一般情况下,这些部队前有 阿富汗已归顺卡尔迈勒的政府军开道引路,上有一片武装直升机在空中保护,他们 一路包围搜查每一个村庄,逮捕任何可疑的阿富汗人,以大城市或交通干线为中心, 成扩散状向阿富汗农村挺进。由于苏军动用的武装力量极大,基本上无人可抵挡其 攻势,就像是一记重拳狠狠地砸过每一个所经之处,所以苏军自己骄傲地将这种进 攻方式称为“拳头战术”。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在任何地方,如果有抵抗者出来迎战或者苏军受到任何仇 视者的侵扰,那么,苏军就会毫不客气地派出武装直升机率先对其进行一番轰炸, 然后再出动大批装甲车将该地牢牢包围,最后地面步兵或者由直升飞机直接空降的 突击队员才正式参加战斗。 苏军在征服每一个地区后,便会派进一批军队,构建哨所,建立民兵,请回原 有的官员签署和平协议,并一改此前在该地区实行的恐怖手段,取而代之的是温和 的同化政策。 开始,苏军的这种战术在喀布尔。赫拉特、坎大哈、马扎尔和加德兹等地区大 显威力。正如勃列日涅夫所预料的,抵抗者不堪一击。例如在1980年3 月,他们只 发动一次进攻就收复了阿斯马尔和库纳尔公路干线。

Search


Share